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专家学者激辩:性展览向中小学生开放,超前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4日电据新闻晨报报道,近日,关于位于上海外滩观光隧道的性文化展究竟能否向学生开放成为坊间关注热点。中学老师们认为"展品过多涉及性快感不适合学生观看",而主办方则希望将展览作为青少年性教育启蒙基地,吸引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到底性文化展该不该吸引学生参观?专家、教师、主办方和公众莫衷一是。

  关于性文化展:在校学生的“禁地”

  据了解,一年前悄然落户外滩观光隧道的性文化展早在1999年便来到上海,其中展出的400余件展品主要来自于刘达临教授,展览分成10个部分,包括了“性和文艺”、“原始性崇拜”、“女子和性压迫”等,展品多介绍中国古代性文化,但一些内容有些直白、裸露。

  刘达临教授说,性文化展表达的一个主要思想是“性是非常自然的”。比如在性崇拜篇中,陈列着一些看似普通的小泥人。这些在当地不过几元钱的泥人,其实包含了女娲造人的故事以及隐藏了性的含义。

  由于主办方从未公开表示过接受青少年参观,加上“未成年人在父母或教师带领下,方可入内”的醒目提醒,使得它一直是在校学生的一块禁地。但是日前,在该展览展品持有者刘达临教授的声声疾呼下,隧道营运方面不仅有意向青少年开放展览,并且打算实行票价减半政策,以吸引学生前来学习。

  支持意见:打破性神秘感,进行自然性教育

  性文化展的主办者刘达临教授和胡宏霞博士都非常赞成向青少年开放性文化展。不过他们都表示,首先要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而且还要听取教师的意见。

  刘达临坚持认为,性不是肮脏的、下流的,性文化的展示是为了推动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他说,以前展览没有对未成年人放开,是怕引起人误解,认为我们太开放了。但现在自己想跨出这一步,打破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对他们进行自然的性教育。刘达临教授认为,把性神秘化便谈不上性健康,而且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国的性历史也无助于了解今天的文明。他表示,参观展览最好还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进行。

  胡宏霞博士认为,性文化其实比其他文化都重要,而中学生的性教育又比大学生的性教育重要,不仅初中生就应该接受性教育,而且相比网络,这样的展览其实更自然更具有科学性。

  不过,胡博士也认为:青少年性教育不能走得太快,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走得太快太远必定会遭到社会的强烈反对,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是无法瞬间转变的。此外,目前老师在性方面还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而性教育恰恰应该家长、教师、书本联动。

  据她介绍,一旦性文化展向青少年开放,展品会重新进行布置,一部分过于直白的展品将被抽掉,换上另一部分展品。毕竟,青少年的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阶段的。即使向未成年人开放,也仅仅是一年里的某个阶段,如:暑期。

  反对意见:性技巧与性道德教育有出入

  来自大同中学的班主任与心理老师是此次性文化展的首批“探路者”。张根兴老师则是这58名老师中的一位。在参观了一圈后,张老师摇头表达了反对意见。

  张根兴将展览不适合给中学生参观的理由归结为展览侧重于介绍性技巧,与学校开展的性道德、性心理教育有出入。他特别不赞成将两性在一起的展品展示给学生看。他表示,展览可以供小范围研究,也可以让老师长长见识,但并不宜铺开,“让学生参观一事还有待商榷。”

  此外,张老师也不主张让学生了解过多的性文化,在他看来,未成年人没必要深入了解性历史,他担心,学生了解太多,未必能把持得住。

  采访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陈女士表示,自己孩子今年已经20岁了。展览本身不错,很长见识,让孩子看一下性器官方面的展品也是可以,但有些过于深入的内容则不太适合,最好等年龄再大一些看比较合适。”

  专家态度:向中小学生开放有些“超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认为,在当下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将性博物馆向学生开放是不适合的。

  他说,展览分为两部分,一为性文化介绍,二为古代性器具展示。成年人完全可以参观,不过,目前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在当前的形势下,性文化展向学生开放有些“超前”了。

  原因在于,首先,这些并非学校青春期教育的重点。其次,青春期的学生一旦受到一定的刺激,很难想象后果会是如何。尤其是文化展内陈设的器械,若讲解不到位,对孩子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孩子在接触到某些事物时,好奇心将会更大。在不能预计结果的前提下,是不能贸然行事的。总之,没有准备的“开放”显得不恰当。

  叶斌建议,如果该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放,内容必须重新调整。不能只是单纯地摆出性文化的物品,可以介绍自古至今的两性角色、性别文化,从男权社会过渡到男女平等的社会等等。(于任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