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俗再嫁望子成龙 蒋介石之母王采玉一生坎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12:25 中国新闻网 | |
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待字闺中时,其父因不事生产,家道中落;初为人妻时,子夭夫亡,落得“克夫克子”的恶名,而不得不凄然出家修行;老年,儿子开始“光宗耀祖”时,她却病故。 她就是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 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垂下村人,生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开始她是嫁给溪口跸驻乡曹家田村的竺某,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儿子夭亡,不得不凄然出家修行。 还俗再嫁历经坎坷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是溪口蒋姓27代孙。蒋肇聪曾读过四书五经,为人精明能干,绰号“埠头黄鳝”(“做生意水平很高,别人不易占便宜”之意)。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这时在蒋肇聪的店铺当伙计。 一天,王贤东请假回家,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王贤东谈着谈着就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然后用关心的口吻劝道:“采玉,你如此年轻,要想在此出家终老,漫长的岁月,殊非容易……”王采玉顿时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只好说:“此事还得与母亲仔细商量再说。”其实,王的母亲姚氏当初只允许女儿带发修行,目的就是为了要她以后还俗再嫁。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尼姑王采玉还俗,做了45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蒋肇聪的继室,当了老板娘。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分娩。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乃至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蒋介石。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又生下女儿瑞莲,以后相继又生了女儿瑞菊、幼子瑞青。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听了“必出贵子”的看相人之言,公媳俩对蒋介石格外疼爱,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 但好景不长,只过了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首先是81岁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肇聪也染病,抛下店务和妻子儿女而去。这对32岁的王采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从此,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王采玉的肩上。然而,家庭变故还没有结束,丈夫死后的4年内,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继夭折。 望子成龙煞费苦心 王采玉哭告无门,只有把精神寄托在儿子和菩萨身上,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没病没灾,她育儿成器的决心始终不渝。翌年,王采玉娘家葛竹聘嵊县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设塾授课。她为了让儿子调换环境,即送蒋介石前往就读。就这样,蒋介石四书五经也学了不少,开始懂得了一点孝道,发誓要读书上进,求取功名。 就在王采玉在溪口,口念佛经,心挂儿子读书之时,从外头传来了还是个毛孩子的儿子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的闲话。王采玉很惊诧,这不是更被人家背后耻笑吗?最后王采玉的母亲姚氏出了个主意:索性到毛家去提亲,把毛阿春娶过来,也可给这匹小野马套上个笼头。母亲说得有理,王采玉立即行动,找了个媒人去毛阿春家提亲。 毛阿春的母亲蒋赛凤,是蒋肇聪的堂妹,听到这一消息,不但一口拒绝,还责骂蒋介石不成器。媒人碰了一鼻子灰,如实回报给王采玉,王窘得无地自容。她发示说:“赛凤把我家阿元(蒋介石的小名)看做蟲,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挑个好媳妇。” 说干就干,王采玉亲自雇了一顶小轿,赶到榆林拜访表兄陈春泉,请他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物色个好媳妇。经过一番比较,才认准了通家世交毛鼎和家,要他把二女儿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没想到毛鼎和很快允了这门亲事。原来毛鼎和有他自己的择婿标准。俗话说:“择亲不如择媒”,由德高望重的人来为爱女做媒,他面上光彩;再者溪口蒋玉表、蒋肇聪父子也非等闲之辈,早年曾是缙绅首户,如今虽家道中落,名望犹在;第三,蒋介石这孩子6岁就读书,据陈春泉介绍,人极聪明,领悟极快。 再加上他打听到蒋母为人厚道贤德,教子有方,心想有其母必有其子,儿童顽劣,将来说不定大有出息,于是便把亲事定了下来。毛福梅对这樁父亲做主的婚姻,自然没有异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嫁给了14岁的蒋介石。王采玉为培育儿子成材,煞费苦心,特把新媳妇送到奉化县城的作新女校读书,让她学文化,将来也可相夫立业。 蒋介石19岁时,家中发生了一樁意外的事:当时的清朝政府,为应财政困境,即把各地无主滞纳的田赋,摊派到甲首(首富)和中户,由他们代交。蒋介石家也是被摊派的人家之一。一些狡猾的富户与征收田赋的官吏勾结,欺侮蒋家孤儿寡母,摊派得特别多,王采玉不堪负担,据理力争,差役就把蒋介石捆拘到县衙关押,勒令交纳后方释放。 蒋介石回到家中,母子见面痛哭。王采玉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愤恨贪官污吏的苛虐和土豪劣绅的横暴,借此事勉励儿子发愤上进,将来做出有利于国民的事业出人头地,为自己扬眉吐气。 送子留学见识不俗 当时反清的革命运动已风起云涌,很多有志之士出国留学,不久蒋介石自己剪去发辫,决心出洋学军事。可是这个举动被一些亲朋好友得知,认为是大逆不道,并极力劝阻,王采玉尽管也有难舍儿子远离之情,却很赞成男儿志在四方,毅然为儿子措资整装。此后,蒋介石按照留日学军事须由本国学校选拔保送的规定,先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受训,然后,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不久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 1911年秋,蒋介石与同学张群等回到中国,参加反清活动。民国成立后,因为参加孙中山的反袁活动,蒋介石成了袁世凯和北洋政府通令缉捕的要犯之一。在革命处于困难、缉捕又紧的时候,蒋曾几次回乡匿避,家中不时遭到搜查,许多族人亲友惟恐株连,啧有烦言,不与他家往来,王采玉却处之泰然,甘愿毁家受累,对儿子频频抚慰,从无戚颜怨言,还千方百计资助其远避和进行活动。 心愿了结堪慰所望 王采玉早有抱孙之心,可是儿子结婚后,多年不见媳妇生育,不免有些心焦,后来毛氏终于怀孕了,她喜形于色。那时蒋介石还在日本留学,寒假归来探亲,夫妻之间偶尔因故争吵,毛氏顶了几句嘴,他一时性起,举脚踢去,不料正中毛怀胎七八个月的大肚子上。当时毛氏扑倒在床上十分疼痛,当夜便小产了。王氏啼哭痛骂,责骂蒋介石不肖。对母孝顺的蒋介石,只好跪下听训。 在母亲的压力下,毛福梅后来再次怀孕。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儿子蒋经国。此时王氏47岁;蒋介石24岁,毛氏29岁,结婚已将近10年。王采玉由于得孙子较晚,心情喜悦异常,对蒋经国十分疼爱。 王采玉一生坎坷,积劳成疾,1922年6月14日病卒,终年58岁。 来源:金桥(2006年第6期) 文/齐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