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学生才是关键教育大计不能以“教师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8:52 红网

  在2006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对当前的教育制度失衡、教育资源不公平而痛心疾首,并提出教师的工资应由中央财政统一拔付、给乡村教师加工资等良策妙计。在中央电视台3月13日的“柴静两会观察”节目中,主持人、记者柴静在发了一番议论、评价之后,深有感触地总结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尤其是在偏远乡村、山区一线岗位上的广大教师,工资

低、待遇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含辛茹苦却入不敷出,他们职业神圣却拮据不堪,长期过着没有尊严感、没有自豪感、没有成就感也更谈不上神圣感的黯淡生活,确实令人扼腕喟叹、唏嘘不已。因此,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给乡村教师加工资、提待遇,柴静在央视这种中国第一强势媒体上放大这种提议,并呼吁为乡村教师办实事,应该说是合国情、顺潮流、得民心、尊师道的大好事,我也是举双手拥护的。

  尽管柴静的初衷、愿望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我仍然觉得不敢苟同,并认为有必要郑重其事地将这个问题厘清:教育大计是以教师为本的吗?因为,此言尽管出自柴静一人之口,但它并非是在现场直播的脱口秀节目中随意播出的,而是在经过层层审查、层层把关之后的央视上郑重播出的;所以,就不能视为她一人的口下之误了。

  我的态度是:教育大计不是以“教师为本”,而是以“学生为本”。其理由如下——

  学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为师的给谁传道授业解惑、指点迷疑呢?肯定是学生。如果没人当学生、没人来学习,为师者纵有五车富学、八斗高才,也只能如“良材烂深山、忠臣死冤狱”般,郁郁不得志,才华难施展。让懵昧的变成聪慧的、愚钝的变成灵敏的、野蛮的变成斯文的、粗俗的变成高雅的、无知的变成博学的,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现在很少提“矛盾论”和“两分法”了。但是它们并没有过时。按照“矛盾论”的观点,在解决学生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之间来权衡、比较,显然学生问题是主要矛盾,而教育问题是次要矛盾。如果按照“两分法”所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那么在教育天平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分量的两端,显然是“学生”要重于“教师”。道理很简单,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希望、未来与价值所在。

  最后一点:学生是“教”与“育”活动行为中的最大多数。据我所知,除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太子们可作特例外,世界上基本上是再难找到教师比学生多的学校了。这些年我们不是常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吗?而学生正是教育行为实施过程中的最大多数啊,怎么能让“教育大计”不以“学生为本”呢?

  我一点也不反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提高他们的薪资报酬、生活待遇,也完全同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提法。但是,我们的主流媒体不能不加思索或浅尝辄止地略加思索一下,就顺口衍生出个“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为,这种在理论上和逻辑上都站不住脚的说法,一旦进入意识形态领域中成为定势用语,势必会造成公众层面、社会各界甚至权力部门的心理认知,并影响到他们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造成事物的本质与是非上的混乱,在真的以“教师为本”之后,派生出更多的、新的麻烦。

  (稿源:红网)

  (作者:孙振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