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余秋雨对文化遗产“说三道四”:文化也要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20: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3月18日电 题:余秋雨:文化也要创新

  作者 赖笑波 林露露

  四大发明、京剧脸谱、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三亿中国人中几乎稍具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于以上的国粹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面对着中国人投入巨大“热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十七日,作客杭州的中国现代最为知名的文人之一余秋雨却毫不留情地“说三道四”。

  “在中国近年来举办的众多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精华的博览会中,我们永远是古老的火药和指南针,或者就是不变的京剧脸谱、功夫,可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会喜欢这些。”讲堂上的他适度而不乏激情地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继承问题的反思。

  以中国古代最为体现文化相承体系的科举考试为引子,余秋雨认为,对于古代经典过度重视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好时代。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和开放、也最不重视经典的唐王朝的事实告诉人们:没有必要在历史遗产上投入过多的注意力,这样反而会阻碍时代的发展,并丧失大国之风。

  他指出,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上,中国已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浪漫的法国人以一种善意而真诚的嘲弄来重新理解法国的文化,严肃的德国人也在谦虚中以现代的眼光展现曾经的德国,而毕恭毕敬的我们却正在犯着一种将历史遗产供奉起来的毛病。”

  也许是聚精会神的听众给了余秋雨一舒胸臆的兴致,余进一步以他在去年日本世博会的所见所闻为例:“因为人多,所以在博览会的进口有一个电子提示牌,上面写着进哪个国家的展馆所需要等待的时间,有的国家要四个小时,有的要三个小时,而有的国家却一分钟也不要。”顿了顿,在观众已有所领悟的意会中,余秋雨先生干脆丢出了答案,“需要四个小时才能进去的是韩国馆,而那个一分钟也不用等的就是中国馆。”

  一阵复杂的掌声过后,余秋雨解释说,一成不变地继承着传统的我们不敢舍弃历史也不敢创新,“元杂剧在历史上曾获得了很高的价值,但他只在历史上存在了短短的一段时间……艺术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只有正常的死亡与消失才能腾出创新的空间。相对于以轻松的心态正视民族、历史的韩国人来说,我们太沉重了。”

  “我们过度地着迷于历史文化,可是我们却不可能仅仅以传统文化支撑起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余秋雨一句颇有意味的话给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