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走班制”教学要慎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4:08 中国宁波网

  据有关媒体报道: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全体学生这学期都参加了“走班制”教学。也就是说,他们都可以像大学生那样“选课”上:成绩优异的可以选培优班(A层班),某科目成绩差的可以选加强班(B层班),基础薄弱的可以选择全面补习班(C层班)。消息一经披露,社会上叫好声一片,不少人呼吁要在中学大力推行“走班制”教学。其实,在中学实施“走班制”教学,并非是什么新事物。在武汉之前,上海、河南等地的一些中学也尝试实行了“走班制”教学。美国的中小学全面实行走班制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国内,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

,实施“走班制”教学,正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而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推行“走班制”教学要慎行。理由如下:第一,“走班制”教学极易演变为变相的“快慢班”。教学采用“走班制”,是学生“自主”的,还是教师“指定”的?不论是采取那种方式,弊端都显而易见。学生自主,极少有学生自愿进低层次的班级;教师指定,很难避免“马太效应”的产生。这样教育的结果势必造成好班出大批尖子,而低层次的班级则成为差生聚集的场所,这种为应试教育而设的“走班制”,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第二,“走班制”教学造成教师之间的无序竞争。在现阶段,让学生来挑选老师,学生会以怎样的标准来选择?中学生里有懂事较早的,也有不大懂事的,甚至以一种错误的标准来选择老师。对这些该怎么办呢?而对教师而言,让他们自己去“比”,去“斗”,这究竟是否值得肯定呢?在这种无序竞争的状况下,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第三,“走班制”教学给班级管理造成混乱。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名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同时也会带来消极负面的作用。另外,对学生负有重要管理责任的班主任,工作也变得困难。要想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分层次教学的每个班级,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第四,“走班制”;教学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不利于学生自控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伤害了成绩相对较差学生的心理自尊,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 由此可见,不论从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选拔考试制度来看,还是从现有的办学条件、教学习惯、学生家长的需求来看,推行“走班制”教学都应该谨慎行事。特别是不要盲目照搬照套,简单的“拿来主义”往往会走味变样,甚至会造成好心办坏事。

来源:廖建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