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今年毕业生需求将大降 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10:55 东北新闻网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根据《关于调查2005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情况及2006年度需求情况的通知》(国人厅发〔2005〕142号)的要求,我们对各地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如下:

  一、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次调查统计选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安徽、江西、广东、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西安、成都、南京、武汉、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等15个副省级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涉及高校毕业生2440796人。其中,研究生141808人,占5.8%;本科生1170956人,占48.0%;专科生1128132人,占46.2%.在专业上,文科类毕业生626053人,占25.6%;理科类毕业生409389人,占16.8%;工科类毕业生951188人,占39.0%;其他专业毕业生454166人,占18.6%.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状况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统计地区共有214123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7.7%,比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不同学历、不同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及与前两年的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

  

今年毕业生需求将大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3—2005年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率比较表

  

今年毕业生需求将大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3—2005年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表

  统计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几年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困难,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0%左右。从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率看,与上年相比,研究生就业率基本持平,本科生和专科生就业率均有提高,其中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提高了4.3个百分点,专科生就业率呈上升势头。从不同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毕业生就业率均有提高,但是理科类和工科类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幅度不大,文科类毕业生就业率上升明显,比上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占接收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党政机关占2.9%,事业单位占17.2%,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占21.6%,非国有单位(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占58.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接收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非国有单位接收毕业生比例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增加,提高了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说明,随着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就业指导作用的日益凸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不再一味追求稳定,主要去向不再仅限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把非国有单位作为就业的重要选择,且呈较快上升趋势。(2003—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占总数比例对比情况见图1)。

  

今年毕业生需求将大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3—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占总数比例的比较

  从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学历比例情况看,本科生仍然是各类单位接收的主要部分,在各类单位所占比例均在500%左右。非国有单位对专科生的吸纳能力较强,招聘的专科生数量与本科生相当。整体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研究生的接收比例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单位(详见表3)。

  

今年毕业生需求将大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学历比例情况表

  (三)不同地区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2005年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四个地区接收高校毕业生数量分别为61679名、59573名、55134名、33629名,占统计地区接收总数的10.9%.内蒙古、甘肃、青海三地毕业生接收数量分别是34583名、20724名、4395名,与去年同期的22780名、14784名和1705名相比均有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数量差距。这表明,一方面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仍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吸收和引进人才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增强。

  (四)人才市场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调查发现,2005年在校期间即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生的比例与去年相比有大幅度下降,其中研究生下降22.1个百分点,本科生下降16.6个百分点,专科生基本持平。同时,回到生源地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实现就业的比例与去年相比呈上升势头。以上数据说明,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择业期逐渐拉长。此外,2005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未就业毕业生中有160548人到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登记求职择业,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299563人的53.6%.这表明人才市场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总体上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对人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人才市场要不断加强市场建设和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培训和建立见习基地等就业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2003年—2005年不同学历毕业生落实单位对比情况见表4)。

  

今年毕业生需求将大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3—2005年不同学历毕业生落实单位情况对比表 (QQ-人事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