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办好现代化职教 提升劳动者素质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巡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上海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005年全市共有13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招生学校,其中:职业中学40所,中等专业学校59所,中等技工学校35所,成人中专1所。共有学生24.39万人。

  上海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对各类技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聚集地。

  上海是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探索各类技术人才成长的芳草地。

  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职业教育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的方向转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从400余所逐步调整为100多所,集聚效应得到放大;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改革,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思路;对沿袭中学学历教学的职业教学套路进行了创新改革,开始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并着手课程教材编写;强调生产实践环节,注重技术技能的实训,缩短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培养了一大批为市场所需要的知识型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如今的上海职业教育令人刮目相看,教育设施已不是原来的“小作坊”,培养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一大批具有技术含金量和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适时产生,现代化、数字化的教学设备琳琅满目,一批教师已具有“双师型”的品质和能耐,更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骨干。

  成效篇标志: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强劲

  院校布局和专业趋于完善

  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调整,上海职业教育加大了调整结构的力度,对学校布局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引导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在中、高职学校设置的专业中,第三产业类专业的比例分别为72.47%和68.5%;第二产业类分别为24.4%和28.3%,第一产业类分别为3.09%和3.2%,总体上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类专业比例关系,基本适应了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率98%

  2005年上海市114所中专、职业高中有毕业生55423人,比去年增加3235人,按教育部规定的统计口径,200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8.31%,比2004年减少0.03个百分点。其中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为3111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13%,比2004年增加1.18个百分点;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为23375人(含参加高等教育自考助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42.18%,比2004年减少1.19个百分点;待业9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9%,比2004年增加0.03个百分点。

  2005年毕业生中男性为26771人,就业率为98.01%;女性为28652人,就业率为98.58%。

  毕业生获多方好评

  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根据向企业调查反馈,目前上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四个方面获得好评:一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工作;二是专业技术比较稳固;三是上岗适应能力强;四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对工场的整套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熟悉,上手较快。经过良好教育的高职、高专学生受到企业的欢迎。2005年中、高职就业率分别为98.31%和95.57%。

  开通中职与高职立交桥

  通过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高考的政策,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已更为实在,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可升入高职、高专或本科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去年有2.3万名“三校生”能升入高等学校学习,占毕业生的42.18%。

  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兴旺

  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按照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建有8个实训基地,34个正立项建设。

  优化:“十五”期间上海职业教育调整有方

  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具有相当优势

  “十五”期间,本市投入14.2亿元,开展了“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调整”等工作。目前在135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50所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全国领先。

  上海市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基本完成

  “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由市教委、市劳动保障局从2001年3月起组织实施,这是继全面建成10所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之后的又一力举。

  据市教育评估院对已完成评估验收的75所学校的2001年与2003年的对比统计,占地面积由5579亩增加到6172亩,新增占地面积近600亩,校均占地74亩;建筑面积由23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275万平方米,净增45万平方米,校均3万平方米;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共投入经费14.2亿元,其中市投入1.6亿元、主管单位投入7.4亿元、学校自筹5.2亿元,分别占11%、52%、37%。

  据统计,75所中等职业学校设备资产原值由2001年的7.1亿元增加到10.2亿元,提高44%,校均达1360万元。百校基本上都建立起校园网、多媒体专业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创建了“上海职成教育在线”,提供了全市职业教育

信息化的大平台。

  通过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在75所学校内专任教师净增近1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达到95%,硕士研究生比例达5%,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5%左右。在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2%。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

  “十五”期间上海职业教育八大工程

  1、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工程。

  2、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3、科教兴农富民培训工程。

  4、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5、终身培训体系构建工程。

  6、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工程。

  7、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工程。

  8、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

  100个重点专业建设

  “十五”期间,本市投入1.55亿元,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100个重点专业建设(其中8个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示范专业)。这100个重点专业基本与本市产业结构相适应,能主动适应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见下表)

  相关链接上海市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录

  上海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旅游服务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南湖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董恒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竖河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市卫生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中国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贸易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上海港湾学校、上海海运学校、上海市环境学校、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上海电力工业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物资学校、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宝钢工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上海市医药学校、

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单位专业(专门化)名称

  1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数控技术应用

  2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交运(集团)公司汽车运用与维修

  3上海石化工业学校金山区教育局机电技术应用

  4宝钢工业技术学校宝钢集团教育培训中心机电技术应用

  5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工业与民用建筑

  6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工业分析与检验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

  8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长宁区教育局饭店服务与管理

  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知识型高素质劳动者

  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劳动力市场需求;紧贴和谐社会人才需求宽领域

  以能力为本位:抓住知识向能力转化;抓住能力社会立足岗位发展点

  教改篇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场所,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中等职业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必须有“职业”的“本体概念”和“技术”的“含金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姓“职”名“技”。

  课改

  配齐工作班子

  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领导小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关的职责和办事规则。

  《生涯规划》先行

  完成了语文、数学和外语等3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和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审定。经教育部职成教司同意、由市教委组织开发的全国首部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的《生涯规划》课程教材通过审定,新学年在部分学校试用。通过审定并在部分学校试用的还有《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师生对新教材反响良好。

  开发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按照《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手册》的要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第一批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数控技术应用等12门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课题导引

  完成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立题、申报与评审,确定了14项中标课题、11项立项课题和6项委托课题,涉及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承接课题的有高校、科研单位、教研机构和学校等。

  今后发展方向

  优化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制定语文等六门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相关示范性教材,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专业教学,开发汽车运行与维修等50个专业教学标准,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开发20门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重视学校主体地位,创建10所“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示范性实验学校”;建立课程教材改革奖励制度。每三年举办一次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展示会;围绕课程教材改革,每四年组织一次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促进技能训练,每二年组织一次“星光计划”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比赛。

  教学

  教师教学法评优反响强烈

  在前三届教师教学法评优的基础上,组织了以“让教法更贴近学生”为主题的第四届教师教学法评优活动,活动分初评、复评和总评三个阶段,共有5075名教师参加初评,230人参加复评。复评涉及20个专业大类,112门课程,共成立了14个评审组,有100名评委参加了评优工作。共评出一等奖25个、二等奖57个、三等奖121个、鼓励奖26个,有54节优秀课的录像在“上海职成教育”网上供观摩、交流。

  师资培训和校长培训推进

  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力度,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认真实施教育部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2005年共选派30名教师赴德进修。

  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制定了教师定期下基层企业制度。

  加强校长培训,促进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依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定期举办岗位培训班。2005年,共举办校长培训班、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7期。此外,还利用暑期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开展专题培训,选拔重点学校校长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校长的出国培训项目等。

  学分

  继续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工作

  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工作从试点向全面推广方向发展,从重点学校为主扩展到有实施条件的一般学校。目前已有3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了学分制。为了使学分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由学分制校际协作组编写出版了《学分制100问》,部分学校的学生已实现了跨校网上选修《音乐欣赏》和《网页制作》等课程。

  学分制在中等职业学校迅速运用,弹性学制全面推开,满足了学生的多样性选择和多元化发展要求。3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改革,占学校总数的33%,其中,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占51%。11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进行网上选课。

  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

  职业教育更注重对人的生产操作能力和技术的培养,而建立实训基地是必要的前提。

  全面实施基础实验室达标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计划

  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实验室达标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计划》的要求,通过组织调研和专题研讨,先后制定并完成了“汽车、数控、化学工业、都市农林、制冷、信息技术、国际商务、物流”等9个专业的“开放实训中心”装备指导标准。

  2005年经专家集中评审并经市教委正式批准首批立项建设的开放实训中心共计10大类34所。34个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及时了解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情况,2005年6月,“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网站”正式开通。

  鼓励:造就能工巧匠发挥技术技能特长

  毕业后,学生能在工作岗位上“适应做”、“做适应”,从而利用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这是最基本的。技术过硬,技能出色,这正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星光计划”第一届学生职业技能比赛

  市教委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了此次比赛,共设置通用类、服装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旅游类、现代服务类、都市农业类、美术类、卫生类和建筑等十一大类共33个比赛项目。有107所学校参赛,7592人次学生参加决赛。有30%学生获奖,其中有1377名学生获得国家和有关行业颁发的30种职业资格证书,有93人获得劳动部统一印制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首获特殊奖学金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首次成立基金举办评奖活动,由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提供100万元的资助。去年共评选出500名优秀学生,提供每人1000元的资助。这些学生大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计算机、英语、车工、钳工、电工、数控机床、汽车维修、无线电安装工等专业技术证书,有的学生手中拥有几张证书。评选达到预期的效果,激发了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信息技术(计算机)开放实训中心基本建成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计算机)实训中心高标准、高要求,在有关设计施工单位的大力配合下,于2005年底前在中职系统中率先基本建成。

  信息技术(计算机)开放实训中心面积2550平方米,实训工位数400余个。它包括主要实训模块:虚拟现实制作演播、图形制作处理、视频制作处理、音频制作处理、动漫制作、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开发设计、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中心较好地体现训练模块职业化、教学过程项目化、环境设计企业化、学员技能专业化的信息技术的职教特色。

  中心基本建成后,教育部、市教委、国资委和华谊等领导先后来到实训中心视察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全部完成

  本市列入国家级数控示范实训基地的学校是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工业技术学校、崇明竖河职业技术学校、临港科技学校。

  区县篇携手:多方共谋职业教育发展

  徐汇区: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徐汇全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5年,比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0.5年。构筑这样的人才高地,需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为此,徐汇区注重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努力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以迎接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的挑战。

  从区属扩大到区域,发展多模式的中等职业教育。

  从学校延伸到社会,搭建职后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职校向社会开放,促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结合。

  从学历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新格局。根据区的功能定位,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崇明县:培养生态岛区建设适用人才

  崇明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时候,注意开展生态产业方面的人才培训。一是开展林业人才培养。根据崇明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该县的森林面积将达100万亩,需要林业技术工人4万至5万人。目前,崇明的林业企业已经发展到40多家,需要大批的林业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二是开展特色经济人才的培训。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人才培训,使崇明中华绒螯蟹饲养、白山羊饲养、大棚蔬菜种植、西红花种植等特色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青浦区:寻找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

  根据市、区有关部门要求和劳动者终身教育的需要,该区的职业教育面向了更广泛的服务对象,努力使职业教育覆盖全社会。向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员提供各类职业培训,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为了引导农民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向二、三产业转移,区政府在2002年就推出了《关于本区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补贴培训的意见》。《意见》规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实行培训经费补贴政策。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含定向培训、储备培训)与在职培训。定向培训考核合格并上岗的补贴100%,考核不合格或虽合格但不愿上岗的补贴50%。储备培训考核合格补贴75%,在6个月内上岗的补贴100%,考核不合格补贴50%。在职提升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补贴50%。对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的特困人员,全部免除培训费用。

  浦东新区:紧紧围绕浦东功能定位

  新区现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85个,其中学历教育机构32个(含高职高专院校10所,中职22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3个。

  近年来,新区职校实施了校长负责制、后勤社会化、聘用合同制等项改革,同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中高职贯通试点、中外合作办学与引进国外著名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构试点、普职渗透的综合高中试点、中职校学分制试点等改革项目,以改革促提高,以创新谋发展,有效推进了职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虹口区:拓宽五个方面渠道

  虹口区以教育园区建设为契机,拓宽“与高校联手、与成职一体、与社区联动、与国际接轨、与境外合作”等五个方面的渠道。

  与高校联手,就是与一附中的大学本部华东师范大学联手,就是与位于教育园区周边的

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大学联手,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与成职一体,利用一附中等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该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厚的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探索普、职、成融合的办学模式,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融为一体,形成整体优势。

  与社区联动,就是将教育园区的各项工作与教育小区的各项工作整合起来,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与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结合起来,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结合起来。

  卢湾区:凝炼历史名校品牌特色

  卢湾区借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东风,将三所职业学校合并,集中优势打造中华职业学校品牌。

  烹饪专业是该校的主干重点专业,依托行业,建立了专业教学顾问团,聘请了一批名厨、高级技师和外籍教师授专业课,使专业教学更贴近行业现状和岗位实际,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地铁专业作为该校的特色专业,与上海市地铁运营公司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从1990年至今共培养了1000多名地铁驾驶和机修人才,为上海市现代轨道交通发展做出了成绩。

  特色:各类学校瞄准需求办出水平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三成”教育有声有色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紧紧抓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整体搬迁长兴岛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积极开拓办学新路,几年来学校实施“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的“三成”教育模式,针对学生的三个自然层面和生理、心理特征,围绕三个教育、教学重点不同的目标进行量化,并建立一整套考核制度和实施方法。如学校在一年级“成型”阶段开展“江南技校我的家”活动,二年级“成人”阶段开展“英雄伴我行”活动,三年级“成才”阶段开展“祖国、江南、我”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既是对学生的考核,更是对教师的考核,学校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充实完善学生管理,实现教育目标。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必须按职业教育的规律深化课程改革,打破学科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将专业理论(专业工艺学)和专业生产实习(专业技能)作为课程整合的突破口,经过三年多的师资建设、装备建设、教材准备和相应的机构调整,将专业理论和专业生产实习整合为专业技能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一体化教学”——一名教师(双师型)使用一本教材(应知应会融为一体),在同一教学环境(技能实训基地)完成一项职业能力的教学和培训。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依托企业“订单式”培养

  2002年,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与德国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为期10年的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国内化工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例,同时也揭开了学校“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培养人才”的崭新历史。截至目前,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已达17家,按照人才“订单”需求共组建企业冠名班62个;合作办学的专业已由原来单一的化工专业扩展到机电、数控及经贸等四个大类;合作的企业中,既有中石化、中石油、上海氯碱等国内一流的企业,又有拜耳、巴斯夫、亨斯迈、赛科(英国BP占50%股份)、德固赛等国外知名的跨国公司。

  为了做到“因单施教”,冠名班的教学直接引进了外企的职业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在编排上,对准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灵活组合的模块编排。

  名词简释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规范的专业技能,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具有讲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同时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职业资格者。要求在职校任教的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应是能讲、能做、能创的人才。

  实例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是教师,改革契入点是课程结构的整合,目标是课程体系改革。该校向教师提出通过三年时间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通过三年时间,专业理论教师必须持有中级以上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教师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才能聘任专业教师。

  “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即根据用人单位列出所需要的人才目录,学校与其合作共同进行培养。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培养方向,保证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让学校借助企业资源实施更切合需要的教育。供满足于需,需依托于供。

  实例

  交通中职、高职:探索学校与企业实行“按需培养、企业录用”的“订单式”合作,适应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由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服务。

  上海职业教育目标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办好现代化职教
办好现代化职教
办好现代化职教
办好现代化职教
办好现代化职教
办好现代化职教
办好现代化职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