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院长陈龙:独立学院呈优胜劣汰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7:12 扬子晚报

  独立学院作为我省民办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这几年正越来越成为我省教育的新亮点,那么这类院校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记者日前采访了我省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陈龙院长。

  记者:陈院长,独立学院作为近两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成为我省高教中的亮点,您认为独立学院这一新的办学形式主要培养何种类型的毕业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

,他们有何特色和优势?

  陈龙院长: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如果脱离人才需求的实际,就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负担,这就与高等教育的目标相背离。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形式,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灵活性,根据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主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作为办学质量优良的独立学院之一,其历届毕业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不但理论基础扎实,在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更是得到了加强,他们拥有各类技能岗位证书,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记: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许多名牌院校毕业生也直喊工作难找,独立学院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怎么样?

  陈: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但不同高校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情况不平衡,比如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有特色,在人才培养上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就像我们京江学院,所设专业就都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大多为社会需求旺盛的、母体学校的强势学科。因此,京江学院的历届毕业生都能快速进入岗位角色,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显示出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总体就业形势良好,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处在95%以上。

  记:您认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才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目前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具备这种能力吗?

  陈: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必需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京江学院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技能与创新教育“四个模块”,打造公共课、基础课、学位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六个课程平台”;建立了一套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以“分年级教育和管理目标体系、自律承诺体系、低年级严格规范管理(借鉴半军事化管理的理念)及高年级就业教育管理体系、学生德育(综合行为)评价体系、教育成效管理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构建以“分管院领导、学工办、年级组、班级”为主体的“纵横四级”学生管理体制,促使教育、教学、管理向市场看齐。

  记:京江学院作为目前独立学院中办学实力较强的院校,在针对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首先,采用“导师制”和“3.5+0.5”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制”,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将实习基地转化为就业基地。其次,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加强联系与沟通,加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上适应这些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第三,主动出击,与各城市人事部门联系,了解各城市区域经济领域内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向他们输送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第四,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编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开通就业网站,加强就业指导。第五,举办模拟人才招聘会,强化学生就业意识,营造求职氛围,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场竞争。

  记:未来几年内,独立学院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格局?会有一些独立学院被淘汰吗?

  陈:教育部出台2003年8号文件,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原则;2005年10月,教育部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对独立学院“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决心,国家将加大对独立学院规范管理的力度。一些主要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了对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组织领导,独立学院外延开拓和内涵建设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未来几年,独立学院的发展将在机遇与挑战中面临着激烈竞争。一些专业设置合理、特色明显、人才培养质量较好的独立学院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高等教育领域各领风骚。江苏大学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已确立了京江学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学院将会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而一些无明显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过关的独立学院则难逃优胜劣汰的趋势。

  记:您最想给毕业生的一个建议是什么?

  陈:值得提出的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独立学院的同学们应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社会需求,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找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个人特长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要立足长远,不要一味追求“两大两高”(大城市、大企业、高工资、高福利),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多渠道地掌握就业信息,积极争取就业的主动权。本报记者袁建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