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国学”润物细无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9:52 千华网

  

“国学”润物细无声
“窗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要不赶紧擦,整不好就得脏。”两年前赵本山一句搞笑的台词让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孩子们。但是,每当听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篡改古诗名句时,许多有识之士心中都会感到刺痛:这一代真的数典忘祖了吗?

  三月鞍山,春意渐浓,渐渐兴起的“国学热”正如春雨润物,滴滴入心,抚慰着那份刺痛感。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正在学习《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

等古典经文,并在一定范围内掀起“读经”热潮。而除了孩子们,不少成人也开始在学习经史子集中体会着心有所属的充实。而在“国学热”的背后,学习什么与如何学习也成了众多人思考的课题。

  一

  铁东区教育局局长金宝是鞍山最早倡议在中小学生中诵读中国古典文章的人士之一。“中国人不懂“国学”,那能叫中国人吗?”他说,即使是一个在其他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如果在“国学”方面缺失,那在他的身上也不会有真正的归属感,更找不到那种只属于中国人的“根”,这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现在有许多人都体会不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中国的文化精髓深植于心。不让孩子们长大以后感到灵魂空虚,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都有责任。

  从浅显的《三字经》、《弟子规》到晦涩的《庄子》、《论语》,从三五岁的幼儿到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国学热”下儿童读经运动的发展之快有些让人始料不及。在铁西区一个并不显眼的简陋小院里,一家从没怎么宣传过的国学启蒙中心,已经被鞍山的很多家长所了解。越来越多认同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家长,会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来听课,最多的时候一堂课的学员会达到100多人。创办人于女士说,她在五年前开始创办幼儿“国学”教育班,每年来学习的人数都在增长。

  1998年,时任烈士山小学校长的金宝在鞍山市的小学教育里提出“国学教育”的概念,随后“国学教育”在铁东区的小学全面铺开。被授予“全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示范校”的东长甸小学于2002年开设“国学教育”课,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尊长前,声要低”、“步从容,立端正”的古训随处可见。

  形式各异的“国学”教育在铁东区的其他学校里也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鞍山师范学院由学生创办的“孔子研究所”成员们也定期为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讲解古诗古文,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近现代的几次“国学热”,无不是当时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回归“国学”,绝不是简单地会背一些古文词赋,而是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高尚的人格,感受传统的魅力,培养爱国的情操。把“国学”发扬光大,对创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有很深的意义。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韩景连说,要想真正地在这一代中国人身上烙上“中国印”,学习“国学”,必须要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意义。否则,记得再牢,也只是鹦鹉学舌,很难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推广“国学”并不是让孩子学得满口之乎者也、子曰诗云,而是要把传统经典文化转化为综合素质,转化为一种道德伦理,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深鞠躬等外在形式上。

  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焦润明是一位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的资深人士,他说,其实“国学”教的就是“中国人该怎么做中国人”的方法,是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东西。而“国学热”在孩子中间的普及是一种好现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看老师怎么教。焦教授说,现在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不懂“国学”,造成了孩子和家长在理解上的差异,所以家长最好也要学习一些“国学”的知识。

  焦教授同时表示了对目前“国学热”的担忧,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内在和根本,“国学”教育不应该成为热潮,而应该是一件可以做上几十年、几百年的事情,这样的话就该避免虚浮的冲动,让大家一起努力,把“国学”教育做成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据了解,目前全国“国学教育”开展得最好的是安徽省庐江县,位于该县汤池镇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目前已成为全国各地“国学教育”从业人员培训的首选之地,而汤池镇全镇皆好“国学”,目前基本上已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去过的人皆称堪比世外桃源。据记者了解,目前鞍山有关部门已派出考察人员前去“取经”,以此为契机推动鞍山“国学热”的健康深入发展。

  记者 李晓阳/摄

  (记者 姜艳红 刘晓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