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关注:“书同文、语同音”的时代正在出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0:1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50年前,国家启动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这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上个世纪末,13亿人口的中国已有53%的人口掌握了普通话;另外,有99%的人口习惯使用规范汉字。百岁老人、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由大多数人民是文盲,到今天大多数人民正在接受基础教育,是我国文化历史的巨大变化;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和国家的共同语,推广国家共同语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书同文、语同音”的时代正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全球化的21世纪,中国将以一个现代文明的大国屹立于世界!

  为纪念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3月22日,教育部组织周有光、陆俭明等著名语言学家与记者举行座谈。简化字将变成中文惟一标准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说,简化汉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好认、好写、好记。

  他说,文字本身有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现在使用的一部分简体字历史上已经存在。汉字从甲骨文历经篆书、隶书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在不断自然简化,这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繁体字的台湾地区这些年也在简,如“台湾”这两个字现在很多场合和我们的写法一样。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大家发现这个好,慢慢就用了。目前繁体字和简体字并用的联合国,也决定从2008年后,统一改为使用中文简体字。不必担心方言受普通话挤压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一些方言也在消失,现在一些地方提出了保卫方言的观点。对此,周有光先生说,这种提法最初起于上海。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些大城市发展非常快,外面来的人越来越多,本地人口增加得非常慢,这些城市变成了大都会。大都会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有一种共同语,在中国就是普通话,这是一个自然趋势。上海方言要和普通话竞争,在大都会是不可能的,这标志着社会在进步。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陈章太先生说,关于保卫方言的问题,最近不光上海,杭州、广东、东北、西北都在提。方言的变化是正常的,现在有种误解,认为是普通话推广的结果,这是不确切、不全面的。方言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语言文字演变的结果。小时候我们说的方言和现在老家人说的方言,或者和老辈说的方言差别已经很大,历来如此。

  陈先生说,推广普通话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是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使方言区的人能够多掌握一种使用范围更广的语言,而不是要消灭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方言,需要时甚至执行公务也可以使用方言。方言有其自身的价值,它有社会交际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国家政策上说,一直采取保护的态度,但不是保卫。保卫是受到侵犯才需要保卫。方言的变化不是普通话的侵犯,是社会演变的规律,每一种方言的萎缩甚至消亡都是长期的。北京和天津这么近,天津话的天津味儿依然那么浓,不要担心方言受普通话挤压。强势方言活力增强,弱势方言在萎缩

  至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某个地域方言,是否也会像昆曲那样需要保护?陈章太先生说,这是必然的。方言的衍生速度很快,有些强势方言比如上海话、广东话、福建话,它的活力还在增强。十几年前流行一句话“普通话南下、粤方言北上”。受当时港台文化的影响,电视播音都带着港台腔,方言一方面向普通话靠拢,另一方面又吸收有益的词语丰富自己。强势方言活力在增强,弱势方言在萎缩,这是自然规律。弱势方言是多数,尤其是边界方言。

  陈先生说:“据联合国估计,现在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100年后大概要消失一半。保护濒危方言,跟保护非物质文化一样。构建和谐社会,语言权益也要关注。提倡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学、传媒、社会公共服务要使用普通话,但完全可以自由地在方言区使用方言。”

  陆俭明先生说,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方言很复杂,从南到北的差异,正好是古今汉语发展的一个轨迹。中央既强调推广普通话,也没有提出不能说方言或要消灭方言。网络语言混乱是世界性问题

  座谈会上,有记者向专家提出了网络语言会不会搞乱汉语的疑问。对此,陆俭明先生认为,现在网络语言很乱,各种各样都有,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网络语言上无非是用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自己起的一些名称,比如小白菜、青虫,甚至是一个笑脸符号。

  陆俭明说,这个问题不必采取强制性措施,但中小学的作文绝不能让这样的语言进去,语文老师要管住,中小学还是要按照标准语、规范字来推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