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科大学子讲述南极故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0:4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4次穿越西风带,考察期间总航程达22700多海里。昨天下午,刚刚结束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任务的中国科技大学3名科考队员:硕士研究生赵三平、女研究生徐恩琦、博士生朱仁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他们自己的南极故事。

  男子汉也要使用防晒霜

  赵三平:中科大硕士研究生

  科考主要地点:长城站

  脸上长出“黑锅巴”

  31个小时的飞行时间,5天的路程,去年11月23日,作为25名队员之一,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赵三平,乘飞机抵达长城站,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探索南极大陆的征程。

  “平均温度为零度,日照时间长,这里没有风的日子很暖和。”初到南极的赵三平对这里的气候感觉非常适应。

  但在野外考察的次数多了,科考队员就发现了一个非常苦恼的问题。虽然这里温度并不特别寒冷,但紫外线照射特别强烈。虽然科考队准备了防晒剂,但开始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很多队员的脸都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成为一块一块的黑斑点,“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黑锅巴”。从那以后,赵三平开始和其他队员一起,使用起防晒霜。

  春晚上表演“实话实说”

  在赵三平看来,能够在南极度过新春佳节,是人生一个非常难忘的回忆。

  从1月20日开始,在长城站的科考队就策划在除夕这天,自己举办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由于平时大家仍然要承担任务繁重的科考任务,只能在间隙期间进行节目的准备。赵三平准备的节目,就是在一次背着样品往回走的时候产生创意的。

  在长城站的春晚上,赵三平就表演了《实话实说》版的节目,表达对站上工作人员的敬意。

  吃饭还是正宗中餐

  “稀饭、馒头、包子、油条……”这不是普通的早餐菜单,而是长城站的早餐。赵三平介绍,虽然长城站地处南极,科考队员们仍能品尝正宗的中式早餐。

  长城站的大厨原来是雪龙号上的大厨,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师,不仅会做中餐,西餐的蛋糕和面包也做得同样美味。

  闲暇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科考队员,都要亮亮自己的厨艺。一位来自四川的队员,就制作了辣椒酱,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穿越2万海里的科考

  徐恩琦:中国科大女研究生

  主要科考地点:雪龙号

  在雪龙号上度过131天,顺利完成相关科考任务,徐恩琦是幸运的。作为本次考察队仅有的12名女队员,她与男队员一道坚守在各自岗位,为完成各项考察工作做出了贡献。

  从“中国南极大学”毕业

  这所大学是中国学时最短的大学,也可能是中国最独特的大学。徐恩琦笑言自己从这所大学毕业了。

  原来在雪龙号上,成立了由此次科考领队担任校长、副领队担任教务长的“中国南极大学”,为所有的队员开讲南极相关知识,包括南极科研动态、雪龙号知识、中山站长城站的知识、南极科考知识。开讲的老师包括中国当今一流的科学家,也包括其他领域参与此次科考的科考队员。

  这所大学的学时只有36个小时,往往还必须等到大海风平浪静,船行进得比较稳的时候,才能进行授课。而授课的地点,就是船上的餐厅。

  但即使是如此,仍有很多科考队员对于在这所“大学”学习非常感兴趣。徐恩琦就顺利拿到了“中国南极大学”的“文凭”。

  首次四次穿越西风带

  另一个让徐恩琦感到特别幸运的地方,就是此次“雪龙”船两次往返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和中山站,4次穿越西风带,考察期间总航程达22700多海里,这也是雪龙号首次四次穿越西风带。

  西风带常被称为魔鬼西风带。徐恩琦说,航行的船只在这里犹如小球一样,被大浪不断地上下剧烈颠簸,险象环生。他们遇到过高达30米的海浪,山一样呼啸而至的状况。“雪龙”船得益于精确的气象预报,往往是在两个气旋中穿行躲避,或者与其前方的气旋展开“赛跑”,以期尽量减小遭受狂风恶浪的影响。

  有一次,“雪龙”号在气旋中航行八天八夜,南极考察队员们按要求将房间的所有东西进行固定。船受到正在经过的气旋影响,船体大幅晃动,到处都回荡着海浪的呼啸,溅起的浪花在船上到处乱飞。队员们在船舱里行走变得非常困难,甲板上已看不到出来活动的队员,只有部分队员不时到驾驶台,一睹船头迎击巨浪的壮观场景。

  一小时一万元的科考

  朱仁斌:中国科大博士生

  科考主要地点:中山站

  朱仁斌是第二次踏上南极的土地,他科考的主要地点,是条件更为艰苦、任务也更加艰巨的南极中山站。

  中澳合作开展科考

  此次朱仁斌科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南极企鹅古生态考古,他必须采集粪土层沉积。考虑到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周围有比较合适的地方可以采集到样本。朱仁斌与澳方取得了联系。

  由于戴维斯站距离中国中山站有120公里的距离,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直升飞机。而这里直升飞机每飞行一个小时,需要一万元,来回就需要1个半小时,也就是1.5万元。

  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的企鹅古生态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得到此次科考首席科学家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澳方的大力无偿配合。

  荒岛的三天两夜

  在戴维斯站的周围,有5个企鹅聚集地,其中一个岛距离最远,乘坐橡皮艇就需要一个多小时。

  在澳方配合下,朱仁斌等8个人乘坐两艘橡皮艇,在浮冰中艰难穿行。这里冰山浮冰特别多,穿行在这里是非常危险的。澳方站长也加入了护送朱仁斌的队伍。

  来到该岛后,包括朱仁斌在内的四个人留在当地进行科考。晚上就住在澳方建立在岛上红色的类似于苹果形状的避难所中。条件虽然艰苦,但科考队员们却特别注意环保,将生活中的垃圾都回收起来。

  采集样本的过程非常艰苦,需要在裸露的岩石上采集样本。澳方工作人员调皮地给朱仁斌取名为ROCKY(多石头),来形容样本的采集难度。他们在这个岛上进行了为期三天两夜的科考活动。

  通过中澳合作,朱仁斌在中山站和戴维斯站周边较大范围地开展了企鹅、海豹聚集地粪土层沉积采样工作,获得了弥足珍贵的采样标本。

  ·李雅清 本报记者 汪雷·

  

中科大学子讲述南极故事(图)

  中国科大学子(左)在南极科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