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诺奖,最看重的是创新——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与中国大学生现场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陆静斐

  ●尽管不同的科学家性格不同,但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合作可以产生1+1>2的效果,所以诺贝尔奖经常会同时授予两个或更多的科学家。

  ●应该为有创造力的人营造良好条件,让他们没有经济压力,不用为申请资金而困

扰,潜心进行科学研究。

  ●虽说成功需要1%的天分和99%的勤奋,但那1%很关键,不要一味埋头苦干,有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你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

  神秘而又光芒四射的诺贝尔奖是如何评出来的?什么样的科学家才能够问鼎诺贝尔奖?是什么促成了创造力的极大发挥?当身材高大的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AndersFlodstrom率领着来自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等三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评委一字排开出现在清华师生面前时,大家在热烈鼓掌之余也有着一些敬畏和好奇。

  日前,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首次组团访华,并到“清华论坛”主讲“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

  关键要看是否有新意

  “每一年诺贝尔奖评选前,大约有3000名科学家能获得提名,由我们委员会来决定最终结果。在评奖中,我们最看重的是这项成果有何创新之处,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利益,对人类有多大的影响。在50年内,评审过程都是保密的。”诺贝尔物理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BorjeJohansson的介绍言简意赅。

  “科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在不断地肯定和否定中前进。要有创新的东西,就必须敢于打破思维的框框,敢于自我否定甚至否定已有的‘真理’。”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SvenLidin强调,无论是出乎意料的发现还是意料之中的发明,关键都要看是否有新意。

  获奖需要和时间赛跑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常会同时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同样的科学研究,要成为第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和时间赛跑。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来判断到底谁是第一个取得突破的。”SvenLidin指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通常研究者要非常清楚什么才是重大的发明,并且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足够好的设备、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做实验,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以及异常勤奋的工作。

  “尽管科学家们性格会有不同,但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合作可以产生1+1>2的效果,所以诺贝尔奖常常会同时授予两个或更多的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BertilFredholm分析获奖对象后表示,很少有单独从事一项研究的人获奖,获奖更多的是“一对科学家”,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

  评奖有一定滞后性

  “我们评选的不仅是一个‘发明’,而且要证明这个‘发明’是真实的,了解‘发明’所带来的影响。所以,获奖可能会需要25年的时间。诺贝尔奖可能会发给25年前的发现。”BertilFredholm说,由于评判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真实性需要一定的时间,诺贝尔奖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全面反映当前科学研究的状态。

  站在一排排获奖者照片组成的幻灯“背景墙”前,BorjeJohansson列举了物理奖获得者的情况,他们中最年轻的是25岁,年纪最大的有88岁,而父女、父子、兄弟获奖的情况也有,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研究成果非常具有实践的意义,而且他们都非常专注,一项研究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良好环境激发创造力

  “虽说成功需要的是1%的天分和99%的勤奋,但那1%很关键,不要一味埋头苦干。有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你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能够做得更好。”SvenLidin说。

  BertilFredholm则对诺奖得主的创造力进行了分析,“他们都有开放的心态,有勇气去尝试创新。”但是什么促成了他们创造力的极大发挥呢?BertilFredholm认为,拥有很强创造力的人做事方式常与一般人不同,促使思想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相反一些不好的环境也可以破坏、压抑他们的创造力。他强调,“应该为有创造力的人营造良好条件,让他们没有经济压力,不用为申请资金而困扰,潜心进行科学研究。”

  (本报北京4月3日专电)

  ■现场问答

  中国女性获奖可能性很大

  学生: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出现严重的造假行为,作为诺贝尔奖的评委你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又如何在评奖过程中鉴别这种学科作弊?

  BertilFredholm: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经常要通过20到25年的努力研究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要做大量的鉴别和调查工作。历史上我们曾给一位两年内取得研究成果的科学家颁发奖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一个失误,因为那项研究成果并不突出。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对科学要格外谨慎和诚实。

  学生:能否预测一下,中国人大概什么时候能获得诺贝尔奖,最有可能在哪方面取得突破?

  BertilFredholm:我个人觉得中国人在文学、和平等方面获奖的机会可能早于科学方面,而且我觉得中国女性获奖的可能性很大。相信下一个40年里,你们这一代大学生中就会出现中国的诺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在论坛现场。

诺奖,最看重的是创新——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与中国大学生现场交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