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聚焦广州高校的“恶搞”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18 红网

  

聚焦广州高校的“恶搞”者
“恶搞”也许会发展成有艺术含量的行为

  “恶搞”一词最初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在年轻人中影响很大。在他们看来,“恶搞”并不是搞恶,而是颠覆、重构。如今,广州各个高校都有一帮“恶搞”分子。他们创作了“恶搞MTV”、制作“恶搞照片”、甚至还创作了专门的“恶搞剧”,建立“恶搞”内容的网站、成立恶搞的组合……

  “后舍男生”: 校园第一爆笑组合

  校园“恶搞”势力中,“后舍男生”被网民们评为“校园第一爆笑组合”,这一组合的成员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2002级雕塑系的黄艺馨和韦炜。为给自己简单乏味的生活找点乐子,这两个拥有古灵精怪创意的大男生突发奇想,创作了类似“双簧”对口形式的搞笑视频,模仿最热门流行歌曲的MV,制作成网络“恶搞”版本,以此自娱自乐。两人出众的表演天赋、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精巧的编排与默契的配合也让“后舍男生”迅速风靡网络世界。

  网上出名后,后舍男孩陆续推出了《分开旅行》、《I want itthatway》、《童话》等“恶搞”作品,极尽搞怪之能事,他们的个人资料、照片、网络校友录、QQ,被喜欢他们的FANS踢爆。他们还获得太合麦田唱片公司的青睐,今年2月与他们签约。太合麦田的总经理宋柯表示,今年公司还将投资为他们建立工作室。商业的介入使得“后舍男生”从自娱自乐发展成职业的娱乐界人士,他们的“恶搞”精神也随着资金的注入渗透更深,流传更广。

  “职工”: 一个自然的“恶搞”者

  “职工”,中山大学03级岭南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肤白体弱,热爱音乐,讲话有趣”,认识网名“职工”的人这么形容他。但接触后才发现,“职工”更是一个喜欢并擅长讲述无厘头故事的男生,他的故事很乖戾、很自我、很“恶搞”。

  “职工”的代表作品是《三个猴子》系列的图片,表情和动作都很“恶搞”,据他介绍,这是个故事。有三只猴子,分别叫不听、不看、不闻,它们一直试图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于是寻找啊寻找,把自己挂在墙上的洞口,往外望,后来他们找到了象征他们生命的事物,于是开始了朝拜……虽然这个故事很绕口,但是“职工”觉得这是表达自己心绪的一种方式。

  在他看来,“恶搞”之所以会吸引大家的眼球,是因为它是一种很自然的宣泄方式,一个很自然的东西,满足了人们内心一种很自然的需求,让生活和与生活相关的某些思考变得有趣和谐。他说,“恶搞”是分类的,一种是公众娱乐事件,比如“后舍男生”、“馒头血案”之类的,另一种完全是以自我的欲念为出发点的创作性表达,很私人。前者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乐子,后者往往可以拥有更高的艺术含量,蕴藏更多的思考。

  大 角: 闷着了,就“恶搞”

  “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10月3日出版,超级帅哥大角赫然出现在周刊封面上。据悉,大角是作为该周刊评选的今年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而登上《时代周刊》的。”

  这是绝对的假新闻,新闻源头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02级建筑专业,网名“大角”的男生。他最喜欢的“恶搞”方式——“恶狠狠”地自吹自擂一番,乐滋滋地自娱自乐一回。除了喜欢将具有影响力的报道以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使本来严肃认真的言论变得轻松有趣,“大角”还喜欢PS图片,例如把某明星的头换做自己的头像。他还喜欢在平和安静的环境中做出稍显突兀的动作或表情,然后“咔”一声按下快门,制作各式各样的QQ表情,好玩调皮。

  大角“恶搞”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闷。大角看重的是“恶搞”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如果能娱乐到其他人就再好不过了。他认为“恶搞”是大家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只不过通过网络,这种自娱自乐很容易变成了娱人又娱己了。大角是“亡民小报“的一员,这是一个由很多喜欢找乐的人自发组成的一个网站,有北京的,天津的,广州的……大家都把自己“恶搞”的一些文章或图片放到网上,互相评论,很有意思。

  虽然行为搞怪,但大角对“恶搞”的看法却十分正统。他说,学生的“恶搞”作品只是表达自己的方式,大部分都是学生生活的一些趣事或者为满足自己表现欲的尝试。真正恶意的搞怪是一种很浮躁,很不负责任的社会行为。比如疯汉杀人、恶棍砍人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并不是负责地揭露社会现象,而是为吸引眼球而恶意地炒作,其中不乏夸大和渲染成分。“恶搞”到这个程度,就是需要大力整治的了。

  歌声魅影2006: 背后也有“恶搞”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恶搞”实力的后起之秀,由TaylorChan与凰泪组建的广州第六元素声音制作室制作的《歌声魅影2006》在“21cn网乐坛”发布出来之后,点击率直线上升,不到两周便直逼两万,并在高校学生中广为流传。

  两位典型的广州后生仔,做出了典型的粤南“恶搞”巨作。专辑《歌声魅影2006》主打曲“超必杀技”向周星驰致敬,《真无赖》翻唱自郑中基的劲歌金曲《无赖》,歌词改得更有趣味,写活了无赖的形象,《红豆》改编的麻将歌《打雀英雄后传》,轻松逗趣。

  《歌声魅影2006》并不纯是大学生的作品,但能看得出大学生们的影子。在TALOR的团队里面,有很多在校的大学生,大家认为,“恶搞”只是大家选择的一种方式,创作中,他们总会有新鲜的想法闪现出来。如果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会拿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博教授指出

  “恶搞”需要正确引导(专家点评)

  “恶搞”的精神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恶搞”的方式,比如以前的厕所文化。这股爱搞怪的风潮其实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它的本质是一种游戏精神。人人都需要表达,大学生又正处于思维活跃、表达欲旺盛的年龄,所谓的“恶搞”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恶搞”肯定要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道德和法律,比如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扰乱政治秩序,“恶搞”至多只能触及到价值观上的某些东西。一旦“恶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恶”,那也会失去“恶搞”本来的市场。所以我认为“恶搞”需要正确的引导。

  就大学生来讲,第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法》的学习,要懂得尊重知识成果。

  第二,媒体要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前媒体喜欢炒作,同时个别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过分炒作某些作品中的劣质成分,势必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媒体作用得当,那么“恶搞”也许会像“涂鸦”一样发展成有艺术含量的行为。

  第三,要特别注意商业对“恶搞”文化的介入。“恶搞”制作有商业的支持会更精良,传播也会更广,商业有了“恶搞”成分也越吸引眼球。它们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的联系。如何让“恶搞”和商业和谐发展是个难题。

  对大学生自身来讲,约束自我是相当重要的。“恶搞”其实包含了自由和责任两方面的含义。自由是指大学生可以通过它来表达自我,责任是指大学生“恶搞”时要做到利己不害人。说到底,不害人就是“恶搞”的最低限度。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幸指出

  “恶搞”有着创新的一面(专家点评)

  我们可以把“恶搞”中的“恶”换做“酷”,英文COOL。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的酷文化包含着反叛的意味,“恶搞”也体现了对权威、经典、传统的反叛精神。

  “恶搞”现象在大学生中尤为明显。现在的高校学生面对学业、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是被压抑的一群。同时,他们又急于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于是“恶搞”成了很好的途径。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他们解闷的一种行为。

  在我看来,“恶搞”还处于萌芽状态,我对“恶搞”的未来是很乐观的。作为通过网络传播的一种精神,“恶搞”有着创新的一面,其发展势头很猛,我估计更多形式的“恶搞”方式会越来越多,参与者也会越来越多。

  “恶搞”的尺度当然是道德和法律。“恶搞”牵扯到知识产权的问题,牵扯到人身攻击的问题等,要“恶搞”,要反叛,如何把握法律和道德的准绳很重要。还有一点,我认为商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恶搞”趋于理性。市场是有规则的,如果“恶搞”的作品扰乱政治秩序,恶意攻击他人,第一关的审查就不会通过,也就不可能以此牟利。所以,商业的介入使得“恶搞”总在一个游戏规则中继续,避免了所谓的“出轨”。

  对学生的“恶搞”作品,我很鼓励他们做一些尝试,因为“恶搞”是一种创新,我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是我了解他们的途径。同时,“恶搞”让同学积极参与表达自我的活动,让大家敢于去挑战,打破常规的思考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好处。

  (稿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