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面试招生” 广州高校暂不跟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56 大洋网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自主面试招生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全国另外50多所试行自主招生院校不同的是,今年两校在自主招生上均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其中复旦大学首次尝试“用75分钟面试决定考生是否上复旦”,此举究竟是不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对此,广州多所知名高校负责人表示赞赏,认为这是高校选拔高素质人才的有益方式,也能指导中学教育,但由于中国发展不平衡等特点,该方式不适宜在大范围推广。而广东两所可以自主招生的学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均表示,暂时没有计划像上海两

所大学那样仅凭面试来录取学生。

  中山大学:复旦交大的做法值得高校推广

  中山大学招生办一名曾从事多年招生工作的老师表示,自主招生在高校试行不过二三年时间,目前还在探索之中,广东也仅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试行这种招生模式,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复旦大学的破冰之旅显然是对传统的高校录取方式的挑战,这种模式是否成功,还需要时间去证明,在这一点上,复旦大学的步子显然是跨得大了很多。但不管结果如何,高校自主选择偏才怪才、在优秀人才中通过面试的方式选择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显然是一条不错的招生途径,值得高校去推广,这是与国外高校招生模式并轨的趋势。

  华南理工:高校自主招生能招到偏才怪才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曾志新明确表示,自主招生的招生模式一年比一年热,而且效果出奇地好,高校也因此挑选到了不少偏才、奇才。“ 这一招生模式,对于选拔特殊学生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径!”

  他指出,复旦大学所谓“75分钟决定能否上复旦”的做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所有参加面试的学生,在面试之前,已经进行了激烈的淘汰,这个淘汰的依据是什么?显然是成绩。这些孩子都是选拔后推荐出来的优秀学生,成绩居于年级前5名,他们的基础较好,又有一技之长,是中学公认的重点苗子,才得以推荐到名校。从这一角度说,他们并不是仅仅是“依面试决定录取”的考生。

  对于这种模式精挑出来的尖子生,作为高校已无需再去考虑他的基础如何?他的成绩是否够分数线?而是要看这个孩子有没有培养前景?有没有培养后劲?会不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人才?这时,学校面对的只是在“精英学生”中做挑选,而不是在“普通学生”中选优秀。事实上,国外很多知名高校都是这么做的。

  据曾志新介绍,今年是华工第四年实施自主招生,因为前两年的“效果”不错,意外地挑选到了不少令人称奇、优秀而有特长的学生,因此,该校今年自主招生的名额“突飞猛进”,比去年扩充了3倍,高达247人(去年仅有50余人,以教育部5%比例,可招生310余人)。全国的报考者也猛增至600多人。

  暨大:学生是否真冒尖还需时间鉴定

  暨南大学招生办主任庄友明认为,全国招生都在提倡“阳光招生”,中学推荐的学生是否都是有特长的学生?这个选拔过程一定要严谨。要确保录取的公平公正,高校录取的名单也一定要公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偏才怪才”既便不参加高考就被大学录取也无可厚非。而复旦大学正是创造了一种更灵活的,更适合挑选“才子”的录取模式。

  复旦大学的做法,无疑打破了长期以来固有的高考独木桥的招生模式,但这毕竟只是试行阶段,这种模式是否完善,是否会扩展到更多的高校,还要看实际情况而定。此外,最后被录取的学生是否真的冒尖,是否真能够如学校所愿,还需要时间来鉴定。

  上海交大:我们是与国际接轨

  除复旦大学外,上海交通大学今年也首次采取这种“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的招生模式。昨日,上海交通大学负责广东招生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告诉信息时报记者,这种新的招生模式实际是向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是一种改革性的进步。

  “这次交大也采用这种方式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工作都是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方案、实施办法以及面试人员名单和预录取结果都必须报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学校招生监察小组按规定的程序全程参与监督”。对于获得预录取资格的学生,将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应该说是十分公平和透明的。这样的选拔考试比单纯的对着试卷“纸上谈兵”要更科学的多,应该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但是,该负责人认为,目前这种招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起来比较难,还不是很成熟。

来源:信息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