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自由发言:“面试”招生会不会演变成腐败的温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6: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林金芳

  近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指出:“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新华社4月3日)

  由绝对清晰的笔试变成相对模糊的面试,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面试”招生能否保证公平?此次改革能否为相对刻板的高考制度注入活力?我想,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

  首先有个疑问,那就是,这1185名有资格参加面试的学生,是如何选拔出来的?从报道来看,似乎是由所在中学推荐并确定自主招生对象的,那么,这些中学又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的呢?如果公平起见,按照老规矩,举行一次考试,由分数说了算,那么,这跟应试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多了一次小高考罢了。如果是以学生平时成绩或表现来确定,到最后,这会不会演变成下一个腐败的温床呢?

  记得我读高中时,学校每年都有两三个省优秀学生、省优秀班干部的指标,评上了,高考可以加20分。就这几个指标,也让许多家长为此走后门、拉关系,甚至不惜重金行贿。何况,复旦大学这次自主招生,几乎是3:1的比例。如果能够入围“面试”,入主名牌大学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谁又能保证这里面选拔的公平性。

  高校自主招生,真的是政府一放权、大学一自主,就一劳永逸了吗?统一高考,高校的招生腐败尚且层出不穷,何况让高校自主,谁能保证“产业化”的大门将开得更大?此外,现在高校连自身的学术腐败问题都解决不了,一屋难扫,何以扫天下?今天,我们还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型的国家,不管什么改革,离开了政府的权威几乎都难以完成。没有了政府权威作为后盾的中学和大学,有能力面对汹涌的社会浪潮吗?

  高校需要自主权,但是,高校要体现自主的能力,不能拿“高考”来做试验品,这样的代价太高昂,也是社会难以允许的。政府主导的统一高考,虽然有着众多的弊端,这我们都清楚,然而,两权其害选其轻。高校或许有许多理由要自主招生,但是,自主招生绝不是自由招生,要保证其中的公平与公正,我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