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时评:别让考生用“脚”争取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4:07 青海新闻网

  最近几年,高考移民一直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不,近日又传出青海高考移民宋笑天因为10年前的假户口而被清华大学取消学籍的事件。在我看来,高考移民的背后存在着非常值得探讨的教育公平问题。

  高考移民由来已久,但进入新世纪才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以来,一些省市先后制定政策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除了去年340名考生经过争取获得在海南省的报考

资格以外,几乎没有哪个地方的高考移民能躲过当地政府的清查。而且一旦查出,即使已被高校录取也要取消录取资格和学籍。

  尽管如此,高考移民还是屡禁不止,一些家长和考生甘冒巨大风险,不惜代价与政府政策博弈。那么,是什么力量让高考移民“前仆后继”呢,高考移民久禁不止的根源和症结在哪里?

  让每位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是宪法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法治政府应履行的职责。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无法让所有求学者都接受高等教育,则只能强调保证求学者的机会均等。《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各国通行的做法是通过知识的考试或考核进行择优录取,并不包含对其他相关因素(如地域、户籍)的考虑。

  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政策则不然,它无法保证全体求学者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尽管高考是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经关口,但却没有“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相反却通过地域和户籍等因素的限制,使考生之间的不平等合法化。高中阶段接受同规格的教育,面对同样的高考试题,获得同样的分数,在教育质量相对较低、招生名额较为宽松的省份就可以进入高等学校甚至进入较好学校学习;而在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竞争较为激烈的省份则可能无法进入高等学校甚至只能进入一般或低层次的高等学校学习。而竞争激烈与否则完全由人为因素———不合理的高招指标分配来决定,这使得本质上平等的受教育权地域化、等级化和特权化。同时,由于现行政策造成的地域不平等,地方政府为了保障本地户籍人员的高考特权,必须制定有利于本地考生的政策,排斥非户籍人员来当地“分一杯羹”。

  不公平的高考政策是高考移民的基本成因。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考上大学或考入更好的大学,实现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考生及家长就只能到政策之外寻求“救济”途径,依靠“自力救济”来争取高等教育平等权,其主要途径就是进行高考移民,将考生户口由高考录取难度较大的省份迁入难度较小的省份,即用“脚”去争取自己的平等教育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高考招生公平问题再次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之一。有代表甚至提出在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议案,引发了新一轮争论。通过激辩,全社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普遍认为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现实,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在高考招生名额分配上采取公平合理的方式将更加符合中国现实。为此,中国政法大学还在两会期间提出了按照各省人口分配招生录取名额的改革措施,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过近一个月,中国政法大学仍然还是一个孤独标本,并没有第二个后来者。看来旧政策的惯性还是十分巨大的,要切实改变事实上不公平的高考招生政策和措施,道路还很漫长。来源:千龙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