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打造南京“教育名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6:00 南京报业网

  【南京报业网报道】戚若予

  今年,南京各类教育招生全面进位,给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外籍人员子女在内的广大南京教育受众带来了实惠,十分可喜。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正在打造教育名城的南京教育界的扎实进步。

  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着源远流长和丰盈厚实的教育资源;而正是在这片崇文重教、尊师厚学的土地上,广大民众有着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较高的期望值。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核心”的角度论,市民的“生活质量”无疑应该包括他们作为教育受众所享有的该城市的教育质量;而从当前民众关注度最高的社会问题排列看,教育、住房、医疗位居前3,它们和其他因素共同构成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决定着一座城市的“价值核心”。

  拥有丰厚的城市教育资源,是打造教育名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将“教育”打造成“城市名片”,却不象罗列名衔一样罗列资源那么简单。基于国情,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临着民众快速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巨大矛盾,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者实际上难以承担庞大的义务教育,突出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而教育自身具备的配置不同人群社会地位的功能(现实功利)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教育本质)的功能还存在不小的矛盾。

  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就形成了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如,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不均衡带来“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收费尚未完全规范,合理收费与“乱收费”界限不清;在现行高考评价体系中,素质教育推进面临困难,减负收效甚微;在一些教育领域,认识不统一、政策不清晰、法规不健全、改革不成型;社会认知包括舆论环境滞后于教育改革、甚至形成误导,使教育决策陷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矛盾和热点几乎成为中国教育的“通病”,普遍存在于各地、各级、各类教育之中,而教育资源自身--无论是历史留存的还是当今创建的--并不能彻底解决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换言之,我们要打造教育名城,除了要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大”教育资源,更要“做强”教育资源。

  使一座城市因教育而“名”,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投入,一流的教育水准和完善的教育服务。在诸多因素中,教育理念占据着“制高点”的位置。尽管目前以高考为终端的应试教育还有庞大的根系,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影响到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标准,但是与素质教育相比,它无疑是落后的理念。因此,打造教育名城必须高高竖起素质教育的旗帜。

  教育投入是打造教育名城的重要物质保证。近来,北京、上海以及江苏苏南地区纷纷将免费的义务教育摆上议事日程,实际上是政府职能在法理上的归位。没有人怀疑政府教育投入的增长、甚至是较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还是落后于民众对教育的需求,且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择校、乱收费、有偿家教、薄弱学校、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后遗症,形成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打造教育名城,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是教育的“筋骨”和“功能”。在素质教育旗帜下,教育质量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不仅仅是“升学率”,质量的核心是人文而非分数,没有人文素质的教育如同没有筋骨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而高质量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具备当代社会必须的服务功能,成为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打造教育名城,南京有理念、有条件、有目标、有举措。虽非指日可待,然而却有着灿烂的前景。(编辑叶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