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招生调查:学生被雪藏考北大清华(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0:57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闾宏上海报道
4月1日,一名高三学生参加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 “特权”争议 “但其实,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姚国超说,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把能考进北大、清华视作一种荣誉。 在这个会上,姚国超知道了这次改革在孕育中的另一些艰难。 “上海市政府对这次高校自主选拔改革非常看重。”它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四项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姚国超说,但这项改革的阻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上海市政府要求高校在运作和宣传上要保持低调。” 一个阻力是来自兄弟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宣传部的熊丙奇分析说,自主选拔改革会被一些兄弟学校认为是一种特权,用来吸引更好的生源。北大、清华享有零志愿的特权,他们可以比所有高校优先录取考生。而这次复旦和交大自主选拔的录取时间都在北大、清华之前,也就是说,两校可以比北大、清华更早地录取一部分学生。 4月14日,复旦和交大公布了预录取的学生,两所学校各291名。而这些学生中原本有一些或许会去考北大、清华等外省市高校。王瑶华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原先就是要考北大、清华的,他在参加了交大的面试后,被交大录取,他原先的计划也就放弃了。 “外省市的高校还是挺看重上海生源的。”郑方贤也承认这点,他认为,毕竟上海集合了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高中生是比较优秀的。 “但其实,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姚国超说,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把能考进北大、清华视作一种荣誉。作为上海的一所市重点中学,位育中学去年有两名学生考进清华。2004年,有6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一般而言,想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是不会去考其他学校的。” 姚国超认为,教育部坚持让被录取考生参加高考,也是为了淡化改革中的特权色彩,以达到某种平衡。 固执的应试惯性 位育中学高三学生王瑶华发现,班上的同学中做综合测试题的人数忽然增多,他们都在准备着复旦的笔试。 3月10日至4月1日之间,姚国超在学校里连开了3次动员会,并在3月19日复旦笔试考试之前,整理出了一份备考参考资料。 上面除了简单政策的介绍,着重罗列出笔试和面试中可能会提及的社会热点和政治热点,从超女现象、天价医药费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而在学生中,一股新的热潮是做综合测试练习题。 因为复旦要测试语、数、外、政、物、化、地、历、生和计算机这10门课的基础知识,位育中学高三学生王瑶华发现,班上的同学中做综合测试题的人数忽然增多,他们都在准备着复旦的笔试,“这些综合题,平时我们都不做,因为高考是用不到的。”王瑶华没有陷入综合测试的题海中,她只是着重温习了已放下很久的历史课本。 社会上对复旦自主选拔的批评也由此而起,认为“笔试+面试+高考”的琐碎模式增添了多重负担,致使学生陷入了更深的应试苦海中。 制度设计者郑方贤认为,给学生带来负担的不是改革,而是现有的高考制度。 而改革正是针对目前高考的弊端———中学教育严重的偏科现象。 “我们对笔试内容的要求是课目分布广,但要浅,要最基础的。”他认为,高中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但现在的高中教学背离了基础教育,形成了长久的偏科的应试教育。 为了应对“3+x”的高考,高三教学中就分化出了许多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专业班,这样能更好地完成关于“x”的考试。 位育中学物理班高三学生王漪(化名)说,选科是在高二下半学期进行,她讨厌化学,选了物理后,她就可以不用再上化学课了。 “复旦不需要偏才。”所以笔试要求学生掌握10门课的基础知识,“我们希望能发出一个信息,高中教育就应该是全面的基础教育。” 但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郑方贤感受到了强大的应试惯性。 他听说有一位家长,4月1日从早到晚守在考试大楼外,等候每一个走出面试考场的考生,用录音笔记下他们的考题,回去准备。他的孩子要在第二天参加面试。 其实那些口试题目好多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郑方贤举例说,一道题是问学生,“你所住的社区有多少个理发店?”而回答10个、15个等确切数字都得不到分数。 因为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自己住所周围究竟有几个理发店。“你应该把你的思维过程呈现给考官。”住的社区由几条街构成,哪些街曾去过发现没有理发店,哪些街上曾注意到有理发店,从而推算未曾注意的街上或许会有几家理发店。“这些题是没办法准备的。” 模糊的“推荐权” 找到校领导后,该名副校长发现,是错把给另一同名学生的表格发给了她,而这一同名学生真实的年级排名是400多名。 尽管与复旦同时推出“自主选拔”改革,但交大的选拔程序与复旦有着很大不同,中学校长的推荐权力成为焦点。 交大没有文化笔试,在上海交大网上,明确其选拨的录取“以中学定额推荐为主。”实践中,作为推荐人的,通常是中学校长、或是分管高三工作的副校长。一位教育界人士担心,给予中学过多的权力或许会成为高校自主选拔的漏洞。 首先,到底推荐谁,成为这些中学校长的权力。 这次交大计划收取1200学生的材料。其中800份正式申请表(简称正表)向上海各所高中发放,由中学校领导决定推荐哪些学生。 另400个名额是留给网上报名的学生,他们可以从交大的招生网上下载申请表。 尽管交大的招生公告中并没有提到两种表格有何不同,但不少学生和家长还是认为,领到正表会受到更多的重视。领到正表的王瑶华注意到,正表的纸张、装帧非常考究,而那些网上下载的表格就显得随便多了。 其次,现在中学校长的推荐内容被交大非常看重。 王瑶华参加学校组织的动员会时,听姚国超亲口说,交大的这次自主选拔有70%是看校长推荐的学生材料,30%是看面试成绩。 为了增加面试中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这些推荐材料的内容会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位育中学一位学生说,不少被推荐学生的学习成绩被改动过。王瑶华拿到了正表,她承认是有这个现象。她说,学校里有一套公式,原先的分数经过换算后就会高出许多,“学校认为,那是因为重点中学平时考试的题目很难,分数看上去就会低一些。” 在正表中,一些学生在年级里的排名也会有所改动。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陆懿是偶然发现这个现象的。她在拿到交大发放的正表时,发现副校长给她填写的年级排名是100多名,而她的排名是50多名。 找到校领导后,该名副校长发现,是错把给另一同名学生的表格发给了她,而这一同名学生真实的年级排名是400多名。王瑶华说,在他们学校也是这样的。 由于这些模糊地带的存在,一些学生家长担心,在缺乏诚信体系情况下,进行自主选拔会出现不公正的状况。一些参加了交大面试的学生说,面试有走过场的感觉。 位育中学一名高三学生说,她的家长认识交大招办里的工作人员,交大招办有时会发放一些白条给重点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只要是他们推荐的学生,交大肯定会录取。“很多情况就说不清了。” “我们觉得,笔试还是能保证一定公正性的。”郑方贤认为,所以,复旦并没有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 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