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为丘小庆正名 论文造假无事实依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8:24 四川新闻网 | ||
四川新闻网消息 (本网记者刘侠 苏俊) 4月17日,四川大学通过四川新闻网就“丘小庆论文涉嫌造假”事件作出正式回应。对于该事件,四川大学成立专门专家组于2006年1月17日至2006年4月5日进行了严谨论证,最后得出结论:6位作者所说的“论文造假”没有事实依据。四川大学还表示将提出维权诉讼,追究法律责任。
四川大学的声明全文如下: 200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丘小庆等15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题目为“可作为对抗特定细菌靶向抗菌物质模型的一种工程化多结构域抗菌多肽”的论文,2005年12月,论文著名作者中的校外作者里有六位声称该论文是学术造假,说他们在过去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因此,他们向该编辑部提出撤消其著名权。该信于2005年12月31日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该事件涉及四川大学的声誉,学校予以高度重视。学校成立了由从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6位共同作者提出的“造假”依据是否成立独立进行了实验验证。 6位作者认为论文造假的主要依据是:“根本不存在在贵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所声称的这个功能蛋白”;“认为其PH-SA强烈的抗菌活性可能是其表达制备过程中加入高浓度链霉素后的残留所致”;“当链霉素残留去除后,PH-SA毫无任何抗菌活性”;“文章所声称PH-SA这种所谓的"特异性"是根本不存在的”;(注:PH-SA,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程多肽)。 专家小组从2006年1月17日至2006年4月5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实验,反复验证,在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 1,样品中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70KD,与论文中描述的蛋白质分子量一致; 2,上述样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在残留硫酸硫酸链霉素浓度低于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3,如果样品中残留硫酸链霉素浓度高于MIC时,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同浓度的硫酸链霉素标品对原组。 四川大学对专家组本次实验和论证的结论认可并负责任。实验结果证明6位作者所说的“论文造假”没有事实依据。四川大学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造假”,制定有严格的学术规范制度。我们反对将学术观点之争与“学术造假”混为一谈,反对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将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定性为“学术造假”,借口反“学术腐败”谋求其他利益。 这次事件严重干扰了四川大学的正常工作秩序,给四川大学名誉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我校将提出维权诉讼,追究法律责任。 四川大学 2006年4月17日 同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发表了一份《补充说明》,全文如下: 2005年12月,丘小庆教授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一文共同署名的六位校外作者声称,该论文系学术造假,并向杂志编辑部提出撤消其署名权。这违背事实。 实际情况是:这六位校外作者中两位来自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她们不仅参加了实验且于2004年在《四川生理科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正式发表了题目为《抗金黄色葡萄球工程多肽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的论文。该论文结论为:“PH-SA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功的新型抗菌多肽,本实验证实其体外具有特异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体内具有显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该品种的问世,为我国抗严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有效选择。”该结论与其指责丘小庆教授论文造假是自相矛盾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06年4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