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买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9:00 红网

  第1页: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买单”?(1)

  第2页: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买单”?(2)

  第3页: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买单”?(3)

  

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买单”?

  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小冯来自甘肃贫困农村,他想今年毕业后就留在重庆工作,毕业临近,工作却仍未落实,他听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最近出台,就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却得知这项政策只对本地生源。“现在找工作很难,原以为见习制度是个机会”,小冯有些懊恼。

  记者在福建、广东、重庆三地调查发现,这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民生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高校和企业担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并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仅限本地生源的做法也遭到了非本地生源毕业生的广泛质疑;业内人士还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尚须有力措施的扶持。

  就业见习:缓兵之计还是救世良方?

  近年来,我国高校供应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市场需求却跟不上,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也需就业,待就业队伍日益庞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的预测,今年360万高校毕业生可能将有1/4找不到工作。

  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6部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从今年起将在全国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以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享受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

  四川外语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老师告诉记者,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听起来像一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救世良方,现在与学校主动联系建立见习基地的企业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最后确定。

  高校与企业显然有忧虑。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专家潘军说,这项制度产生从当前就业形势上看,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策略上的一个补充和探索,“但让暂时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回原籍见习六个月至一年,对大学生就业解困来说可能只治标不治本”。

  “从企业培养自身所需人才的角度来讲,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让大学生来见习,涉及到大材小用或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如果是企业有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规定的见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远远不够。在见习期满时,大学生工作刚能上轨道就要离开,根本谈不上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广州某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徐先生说。

  仅限本地生源的做法有地域歧视?

  来自江西的小郑是厦门集美大学的毕业生,他的遭遇和西南政法大学的小冯相似。小郑说:“我不是厦门籍的毕业生,就没有资格在厦门参加职业见习活动。”

  福建省厦门市在2004年7月在国内率先对本地生源中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毕业生职业见习制度。据厦门市人事局局长刘育生介绍,毕业生职业见习由市人事、劳动、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让待就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见习工作的实践性活动。

  毕业于厦门华夏学院的孙卓婷是厦门本地人,在去年毕业前她得到了中国建设银行厦门支行职业见习的机会。现在建行工作快一年的她告诉记者,那段见习经历对她最终得到这份工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帮助。从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厦门市发布8期职业见习信息,137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843个职位,400多名未就业的厦门生源毕业生报名参加了职业见习,66人当年就被见习单位录用。

  12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