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市教科院专家解析四月调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10:25 武汉晚报

  昨日,全市初中毕业年级四月调考结束,此次调考是中考前的全真模拟,题型、内容严格紧扣《中考考试说明》要求。

  针对此次调考,市教科院教研室命题组专家分科进行了评析。

  英语(课改区)

  一、听读比重加大,强调语言信息捕捉能力的考查。

  较明显的是,听力测试部分增加了情景反应题,阅读部分增加了应用文体裁。听和读的比重虽然增加了,但试题设计更强调考生对语言信息的捕捉能力。

  二、注重语言交际,突出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考点都被纳入到合理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读、写的内容都和英语文化、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阅读部分则要求考生具有通过已知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句意。

  三、试卷难度平稳,强调语感和解题技巧。

  纵观全卷,难度适宜,能照顾到各层面的考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难点不多,且分散在各大题中。特别提醒考生,较好的语感和解题方式是高效答卷的保证。

  物理(课改区)

  一、考查基本概念,控制难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说明中所有“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并没有任意加大难度和广度。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更接近新课标要求,完全摒弃了对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的试题,减少了单调繁复的公式推演。

  二、提高“开放性”

  此次,进一步设置了开放性的题目,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而实验题采取开放性的设计方式,也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试卷中27小题,从考查学生对所选仪器实际测量可行性的把握入手,具有开放性但起点不高,综合性考查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三、联系实际

  命题中注重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社会的联系,特别是努力挖掘本土题材。对本土题材的应用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也在于培养学生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1、13、14、19、21等小题。

  化学(课改区)

  一、贴近生活

  跟物理科命题理念基本一致,贴近生活实际。例如,第3题涉及到我市汽车行业的新鲜话题--乙醇汽油,第7题则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紫色菜苔汁的性质;第31题则涉及煤炭工业的瓦斯爆炸及相关知识等。这些试题需要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和现象。

  二、掌握基础,适度延伸

  同样,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已经落伍。试卷无一不体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试题信息进行比较和推理、归纳和总结,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渐渐做到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第34题涉及大家熟知的木糖醇,考生须结合溶液的酸碱度、溶解度曲线等知识,对题中图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解答案。

  史政(课改区)

  历史:具体来讲,试题内容突出对中外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人、事和国家的考核,如孙中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业革命等。

  在考查形式方面,整张试卷讲究情景,既有文字素材,还附有典型图片表格作载体,如评价孙中山的对联,展现美国历史发展的表格等。

  教研室专家建议,考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探究,学习中整理知识要点、再现历史场景、探究历史异同等。

  政治:首先,试题在选材上时代感强,透视社会焦点,注重情景材料的鲜活,全卷可读性强。全卷涉及的热点包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两会”热点话题、“霸王条款”等。

  给考生留有更大发挥空间,比如最后一题“新农村建设大家谈”,让学生从四个话题中任选两个作答,正是意在鼓励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发挥最大的创造性。

  记者刘晓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