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十五”期间西藏农牧业各项工作取得重大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12:19 中国西藏新闻网

  “十五”时期是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实现重心转移的五年,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中央的关怀、全国的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农牧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基层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农牧民增收大局,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狠抓农牧民培训和科技推广,农牧区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为“十一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农牧业的发展目标发生重大转变,增加收入成为农牧区工作的中心。“十五”期间,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把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的重心从增产向增收转移,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服务指导,拓宽多种渠道,强化政策扶持,通过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非农产业发展以及劳动力转移等多项措施、多个亮点,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农牧民增收新格局。“十五”后三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078元,比2000年增长56%。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2005年西藏农牧民人均消费水平比2000年增长30%以上。

  二是农牧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农牧区工作的主线。种植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草料作物,使种植结构开始从传统一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粮经饲作物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87:11:2调整到2005年的69:20:1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1倍多,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3.2倍。提高粮油单产行动初见成效,25个粮食主产县亩产提高8公斤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结构调整的基础。2005年,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西藏粮食总产达到93万吨以上,与2000年基本持平,油菜产量5.9万吨,蔬菜产量39.7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48.6%和1.3倍。坚持把畜牧业尤其是农区畜牧业发展作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农牧结合日益紧密,农区、城郊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呈现新的变化。预计2005年西藏牲畜存栏2401万头(只匹),在牲畜存栏数仅比2000年增长6%的情况下,肉、奶产量分别达22.3万吨和28.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49.4%和39.7%;西藏禽类年底存栏达290万只,禽肉产量达1550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5倍和30倍;西藏牲畜出栏率达30%,比2000年增长近7个百分点,增加牲畜出栏数达221.41万头(只),为群众增加总收入达9.3亿余元。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整合部门资金,集中力量,实施了优质粮油、特色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态势开始呈现牞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三是农牧业的增长方式发生可喜变化,科技在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05年,西藏共建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良种推广面积达250万亩,占粮经作物播种面积的79%,比2000年增长7个百分点;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达197.8万亩、193.4万亩和160万亩,机耕、机播和机收率分别比2000年增长8个、3个和15个百分点;西藏累计黄牛改良总数达26万头,绵羊改良38万只,人工种草150万亩,围栏草场2100万亩。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农牧业的增长方式开始有了转变,先后成功开发出了青稞啤酒、青稞系列产品、圣鹿牌高级食用油、甘露牌系列藏药等特色农畜加工产品,为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经济增长的素质和效益得到新的提高。

  四是农牧业投入力度增长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五”期间,在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西藏先后实施了牧区草原建设与游牧民定居工程、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项目、兽药GMP生产线改造、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优质青稞基地建设等重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统计,“十五”期间,仅农牧部门实施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投资达9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8.3倍;2005年农牧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总投资达4.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7.3倍。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在农牧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五是农牧业的经营体制机制发生可喜变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等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依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坚持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牧业跨越式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环节,引导乡镇企业工作重心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转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发展前景和竞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2005年,西藏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8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达24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3倍和1.7倍。截止目前,西藏共扶持和培育了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近50家地(市)级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开始推行,拓宽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同时,龙头企业为树立西藏“绿色”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农牧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开始起步,西藏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26家,在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连接生产与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六是农牧区产业结构和农牧民就业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牧区分工分业的态势开始呈现。

  “十五”期间,西藏进一步加大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提升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预计2005年,西藏农业总产值达67亿元,比2000年增长30.9%,农业总产值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调整农牧民就业结构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引导一部分劳动力从耕地、草场上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素质和增收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计2005年西藏农牧区劳动力中,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由2000年的89.4%下降到78.6%,从事工建商贸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总数比重由2000年的10.6%增长到21.4%,比2000年增加12万多人。

  回顾“十五”期间西藏农牧业的发展历程,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坚参总结经验说,发展农牧业经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以思路的创新引领工作的创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实现以优越的政策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农牧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必须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实现特色争先、特色增效;必须坚持投资拉动战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借助外力促进发展,实现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进步。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把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06年4月22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