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考生“心病”还需“心药”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4:27 红网

  

高考考生“心病”还需“心药”医

  表1高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近期,华中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和《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就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合作调查了湖北省39所城市的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71.6%的高考考生有着轻中度的心理健

康问题。在此,我们将陆续公布调查结果,希望广大考生、教师及家长都来关注临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考考生“心病”堪忧

  我国教育大省湖北省,每年高考学生人数众多,高校录取分数居高不下,高考学生面临着很大的考试与竞争压力。为了掌握高考学生在考前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相关影响因素,我们采用心理自评的方法,于2001年高考前一月向湖北省应届高考学生发放标准化《学生健康问卷》。从第一期回收的445份有效问卷来看,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第一期回收问卷源于武汉、襄樊、黄石、宜昌、十堰等39个市县,武汉市考生占39.1%,非武汉市考生占60.9%,男女各半,考生年龄分布在17-20岁之间。武汉与非武汉的普通高中生分别占90.2%和94.7%(职业高中生分别为9.8%和5.3%)。高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堪忧,71.6%的学生存在着轻、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学生存在较明显的“情绪波动”、“学习压力感”、“焦虑”和“适应性不良”。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在“抑郁”、“焦虑”得分上明显高于男生,“适应性不良”得分却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较好,但情绪容易波动。调查还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情绪波动性”得分高,情绪不够稳定,间接反映出家庭因素对考生的心理影响。

  “心药”之一:提高学习动机、加强师生沟通

  以往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着学习效率和高考成绩,心理健康的考生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正确,生活态度积极。从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高考考生案例来看,多数高考失落者是那些平时不注意提高心理修养、不关注自身心理素质的盲目“应试者”。因此,高考考生应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学习动机水平、师生关系质量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考学生“学习动机太弱”者占17.3%,“学习动机太强”者占24.3%,“学习兴趣困扰”者占4.4%,“学习目标困扰”者占18.8%;76.4%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出人头地”,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说明考生在学习目标上存在许多糊涂认识。在“师生关系总体水平”上,有74.8%的学生感到有“中等程度困扰”,12.3%的学生感到有“严重困扰”,40.2%的学生感到“师生在情感距离上”存在严重困扰,反映学生既看重与老师的关系,又缺乏与老师沟通的心理能力。

  高考考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度过的,因此,与朝夕相伴的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高考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学习动机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只有建立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才能使自己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在高考中也才能应对自如。

  在学习动机方面男女生差别也很大。调查表明,女生“学习动机太强者”明显多于男生,而“学习兴趣困扰”者又明显少于男生,表明女生学习兴趣较浓,但期望值高,在高考的压力和挫折面前容易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男生在“师生地位关系困扰”得分上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期待老师的关怀。普通高中生在“学习动机太强”、“学习目标困扰”、“师生关系困扰”得分上都高于职业高中学生,反映出普通高中学生在学习上要求高,在学习上往往投入更多精力,不断拟订学习计划和目标,这种高的自我期望值有时和实际不符,因此他们更希望获得老师的认同和支持。

  由此看来,高考学生在应对高考压力时,应注重激发和培养自己正确的学习动机,主动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争取更多的心理支持,为高考成功奠定心理基础。

  “心药”之二:创造和谐家庭环境

  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是与家庭因素分不开的,高考考生的心理状态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调查通过学生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回顾性评价发现,女生在父亲“偏袒爱护”、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测试中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反映出多数家庭中父亲倾向于偏袒和爱护女儿,对女儿的种种要求大多不加拒绝,表现出和善与关爱的一面;母亲则相反,常在女儿面前毫不掩饰地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对女儿的行为会提出更多的干预和指责,对孩子很少迁就。调查显示,女儿对父亲的评价优于母亲。对于这种情形,以往学校与家庭教育多半强调父母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却忽略了考生在改善亲子交往中的责任与主动性。而事实上,高考考生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争取得到父母与家庭的心理支持。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得分低,说明这类家庭的考生较少得到父亲的关爱与体贴,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情绪不够稳定,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父母离异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理解,使他们尽快走出家庭变迁的阴影。这类家庭的子女也要主动参与家庭的调整和再建设,为家庭和睦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然,高考考生的心理保健远不止上述几条,学校要开展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应改善教育方式,社会要为高考考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最为重要的仍是高考考生自身的努力,只有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才能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稿源:中国教育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