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记中铁建工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段永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0: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学,然后知不足”,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总工,他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实践着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他曾主持“鲁班奖”工程———贵阳火车站、贵州电视大楼的建设,多次荣获中铁建工集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科技拔尖人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03年度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他就是中铁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兼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工程总指挥、总工程师段永传。

  由中铁建工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承建的青藏铁路32标段工程,包括拉萨火车站在内有大小工号共计143个,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从达琼果站至拉萨站,战线长达120多公里,最高工点海拔4300米,可谓点多线长。其中拉萨火车站是西藏的第一站,是青藏铁路全线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家重点工程,通过国际招标最终确定了建站方案。拉萨火车站采用贯通式站型,为中央进站式,站房长约340米,宽约60米,最高约23米,建筑面积23697平方米,充分体现了浓郁的西藏地方民族建筑特点。主动请缨进藏雪域高原不辱使命

  2002年,青藏铁路32标段工程的建设牵动了中铁建工集团上下近万人的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段永传主动请缨,告别年幼的孩子,第一批踏上了进藏的征程。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位于拉萨河畔的拉萨火车站,海拔3600多米,空气稀薄、严重缺氧。初到拉萨,段永传克服高原缺氧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拉萨车站位于拉萨河南岸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依山傍河,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为了观测雨季河水是否影响车站建筑基础施工,取得第一手水文资料,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段永传就起床,步行3公里,来到工地附近的一座山头观测河水涨落情况。爬山对于高原上的人尤其是初上高原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背着几十公斤重测量仪器的段永传,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休息,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爬到山顶。他说:“科学就要一丝不苟,不到山顶不便于观测,也测绘不到河滩全貌,那就失去了观测的意义。”短短两个月下来,他全面掌握了拉萨河水文资料,并绘成详细的水文地质图,为施工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打前站的段永传,主持了艰苦卓绝的临建施工。根据拉萨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保工作的需要,段永传力排众议,从众多的临建设计方案中优中选优,采用了永久性房屋的设计方案。他带领同志们同心协力,开始了在“四无”条件下的艰苦施工。没有施工用水,他每天带人到百米外的藏族群众家里取井水;没电,他就在昏暗的烛光下动手画临建施工图;没住处,就借住在藏族群众家中;没有食堂,他就和同志们一起吃方便面,馒头就咸菜,渴了,喝一口凉水。经过了40多天的艰苦施工,终于完成4000多平方米的临建任务,他本人也整整瘦了15斤。当铁道部领导来工地检查时,高度评价中铁建工集团拉萨火车站的临建设施,认为是“青藏线上一流的”。攻坚克难建设世界一流高原火车站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三大难题。开工伊始,作为32标段的高级工程师、总工,段永传从最基础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抓起。

  位于拉萨河畔的拉萨火车站,地下水位高,基础全是河沙和黏土,这给2.7公里长的线下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难度。为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段永传提出试验段施工的方案。他带领工人经过3天3夜的反复试验,熬红了双眼,终于取得路基填筑的最佳填铺厚度,最科学的压实遍数,合理的机械匹配等技术参数,以此来指导全标段施工。路基完工后,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铁道部科学院质检站对32标段路基断面密实度进行K30检测,均全部达到优良标准,被青藏铁路总指挥部誉为“全线一流的样板工程”。

  在32标段路基施工中,原地面几乎全是耕地,上部为1.5~1.7米的黏土,施工时正值雨季,土中含水量过高,这时压路机一作业,水分不能从渗透能力弱的土中排出,产生了“翻浆”。无论碾压多少遍,压过的路面承载力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想含糊一下过关算了,段永传却坚定地说:“这是国家重点工程,这样的质量,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决不允许。”他果断决策,一边派专人取土样测试攻关,一边亲自带队驱车300公里到兄弟单位取经。经反复研究论证,他与大家共同制定了治理“翻浆”的方案:一是在路基填筑区两侧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浸入。二是对原地面0.3米以内耕质土地进行挖除,并用平地机向两侧修出约4%的横向排水坡,防止基底范围内的积水。三是经压路机碾压后,如有个别“翻浆”现象,采用翻挖晾晒的办法处理,有效攻克了这一施工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

  拉萨站桩基工程开工时正值2005年冬季,地下水位高,只能边抽水边进行人工挖孔,井里冰冷刺骨,没有一个工人愿意下去。见此情况,段永传穿上防水裤,带头跳入水中指挥作业。由于工期十分紧迫,为完成417根孔桩的任务,段永传亲自画图,按施工规格设计钢制护桶作为模具代替砖砌,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工效6倍,2005年4月20日圆满完成了孔桩任务,工程质量全优。

  在拉萨站站房施工中,针对高原缺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同影响的问题,他带领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利用自己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对因高原缺氧钢筋焊接达不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了直螺纹套头连接的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高原浇筑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问题,提出了“三遍收面,两层覆盖”和混凝土加抗裂纤维来防止施工面开裂的措施。他亲自去观测浇筑层养护的施工面是否达到要求,检查一层的彩布条,二层用的草绒被是否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浇筑面是否开裂。对不能一次完成的施工面,他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施工人员预留出施工缝,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证了拉萨站的如期亮相。

  从进藏至今,段永传白天上现场指导施工,夜晚常常加班至深夜,编制项目管理计划和创优规划,组织图纸会审和交底工作。岁月更替,从未懈怠。就这样,他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一股子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拉萨站技术管理工作中。狠抓施工组织管理确保今年“7.1”青藏铁路试运营

  有着丰富施工技术经验的段永传,在管理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期紧、任务重、设计变更大给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为确保把拉萨站建成“鲁班奖”工程,段永传提出了“六个一流”的工作思路,即努力实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环保、一流的安全文明施工、一流的队伍建设”,努力把拉萨站工程建成不朽之作。

  他亲自动手,起草了近10万字的《拉萨站创优规划书》、《高原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技术管理办法19个,很好地指导了施工。通过对工地的深入调查,针对工期异常紧迫的实际,段永传在职工、劳务工中提出了早点名制度,并将中午上班时间提前一小时,充分利用早上和中午的宝贵施工时间,有力促进了生产。

  为全面控制每天的施工进度,经段永传提议,分公司形成了每天下午5∶30分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的机制,各工号制定每天施工进度计划,倒排工期。以半日为单位,详细安排每天进度、物资材料供应、现场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组织等,并在每天的调度会上通报当天施工进度,集中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做到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确保了进度。

  为迅速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段永传自己带头并要求各工区技术主管把办公点设在工地,带领技术人员夜晚值班,确保第一时间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

  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实效,施工生产紧张有序进行。短短三个月,亘古河滩上,平地起高楼,8.25拉萨站主体外观成功亮相。当中央代表团、西藏自治区领导于2005年8月30日视察拉萨站时,对工程质量非常满意。仅相隔45天,10.15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铁轨铺进拉萨站,国家领导在拉萨站举行的10.15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典仪式上,对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的胜利完成给予了充分肯定。

  段永传在工作中、生活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铁道部、青藏总指的有关规定、办法。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负责,以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积极投身拉萨站建设,深得广大员工的认可和好评。在他的带动下,青藏铁路拉萨站全体参建员工士气昂扬,团结奋斗,出色完成了8.25、10.15目标任务。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荣获自治区“青藏铁路建设先进集体”,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高原开路先锋”,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段永传,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全体参建员工一道奋战高原,坚持科学施工,为完成2006年3月1日货运通车、5月1日客运试运行、7月1日全线试运行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青藏高原实践着他的人生理想,谱写自己人生更加辉煌的华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