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下好高校国际化战略这盘棋——云南财贸学院院长汪戎访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35 云南日报

  汪戎,男,安徽泾县人。1980年在云南大学任教,经济史博士,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工商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2005年11月16日担任云南财贸学院院长。他是国内高校中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当选校长的第一人。在云南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及实践操作。

  云南财贸学院国际化战略经典案例

  【案例一】从1999年-2005年,云南财贸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美国库克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这三个项目是云南省唯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外合作培养学士、硕士教育的项目。与美国约翰肯尼迪大学、印度马尼泊尔高等教育学院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已申报国家教育部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校已有1000多名学生在五年内用中英文双语乃至全英文接受国外教材教育,有两届毕业生获得中外双文凭(学士、硕士),就业率100%。在全国13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是西部最好的学校。2004年,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全国一流中外合作院校”的光荣称号。

  【案例二】2005年云南财贸学院在实施“走进去”战略中,先后与越南莱州省教育厅、越南经济技术学院联盟、越南永隆省财政经济高等学校交流并签署合作协议;与越南工业部第一经济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2005年3月,学校组织到印度、缅甸教育市场进行考察,促成学校与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山灞”公司共同组建中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合作协议,实现学校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案例三】在与东南亚教育市场对接过程中,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多方共赢,学校在西双版纳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针对该区域面对缅、老国家有专业缅、老语教师资源优势,双方合作,在解决国外生员语言难题后,送至财院学习财经专业;学校与越南老街“汉语培训中心”合作,开办赴云南财贸学院就读的预科班,解决语言难题后,让各合作方接近教育合作的上下游环节,实现低成本运作。

  此外,2005年3月云南省财政厅批准云南财贸学院对外汇出了东盟基金会(AF)亚太地区大学联合会(AuAp)美元会费,在与亚太地区大学联合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正式成为亚太地区大学联合会成员大学之一。为在亚太地区大学间开展学生交换项目、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多领域广泛合作与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创云南及该校合作办学涉外资金汇出的先河。

  记者:关于“云南高校国际化战略”这个问题,对于有志于扩大学校影响力,拓展教育市场份额的各品牌高校而言,都已经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做,也即是执行能力的问题。多年来你一直从事教育国际合作,又是一个资深的经济学专家,现在有机会做为一校的“首席执行官”来操盘“国际化战略”这盘棋,你是怎么来谋略的?

  汪戎:可以说每个学校的决策者都非常清楚必须国际化,只不过是如何走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思考。我认为所谓国际化,最根本的作用是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牌、学科水平做强实力,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我们要想在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上超过全国财经名牌大学,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我们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西进东出”做好东南亚、南亚两个区域的财经人才培养,将确立我们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独特的品牌地位。如果我们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与国家、云南面对东南亚战略方面结合越紧密,把学校内部资源配置、整合通盘考虑、准确定位,选好市场,确认目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对国际合作大政策的支持,那么我们的国际化之路就越稳健。

  云南财贸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复合适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学校。主要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要做强我们的国际化品牌,我们要夯实的一块重要基石就是:先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师资、办学模式,获得实战经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在东南亚、南亚市场获得品牌美誉度,然后对接这个市场,进行教育输出,即“引进(输入)—整合—本土化—国际化(输出)”之路。事实上,我们与国外3所大学的成功合作,就是在做强“教育输入”的品牌。5年的合作,我们的20多个教师包括国际工商学院的院长都必须由外方聘任,从教材、备课、教程、上课、作业、考试到返回国外批阅,全部用英文及该国原版教材上课,这是一种迈步国际化教育既痛苦又最有效的锻炼,在残酷的高淘汰率中,培养了一支有能力、有水平、有信心接受严格国际规范管理的教师队伍;同时,在与这些国际先进学校合作中,我们汲取的养分是极有利于形成我们独特的学校品牌的,比如美国著名的培养金融财会人才的库克大学“体验教育模式”,很适合我们这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的模式: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到社会各阶层体验,再做师生交流,甚至是库克大学校长亲自来昆明与每一个学生交流,制订生涯计划。这样的人才能最大限度接近社会需求,也能满足就业单位的现实需要,我们的毕业生能100%就业,就是吸收先进国际办学经验的必然结果。“输入最好的,才能把自己培养的优质品牌输出给周边国家”。事实上,在我们与欧美国家几所大学合作几年后,在本校就读的30个东南亚学生主动转学到国际工商学院就读。这证明国际化之路是有很好的市场检验。到“十一五”末期,学院将实现国际合作办学博士、硕士、本科、长短期留学生等多层次在校生总人数3000人。

  记者:工商管理教学中很注重案例分析,我们注意到贵校的一系列国际化合作案例,都比较讲求谋篇布局,特别是从“输入”到“输出”这两个关键环节,你们在实践操作上,对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资源的整合调度有方,如同下一盘“国际象棋”,每一个棋子的起落都紧紧围绕学校国际化战略这个大主题来运作,使国际合作每个参与方的合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您认为云南高校走出去是否应该考虑合作成本?是否应该学会控制成本,以保障每个参与方都能共赢,可持续共赢?

  汪戎:肯定有成本,国际合作办学前提必须要赢利,不计成本最后亏损了,合作肯定无法持续下去。我们在招收东南亚学生学习财经专业时,语言过关是增加中外两方教育成本的主要原因,我们采取的做法是把语言预科部分预留给能够完成这个领域的学校,学校不分国内外、省内外,在云南周边国家的语言学校或者省内州市学校都行。这样我们在国际合作方面就能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市场,各自发挥优势互补。和版纳及老街的语言预科培训就是这样操作的,最后大家在国际合作这盘棋上都有自己最好的位置。

  记者:当国际合作这个战略问题,不再是理论探索阶段的话题时,走访我省一批已经走出去的高校,我们认为走出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泡沫”问题:比方只是拼命抢夺国外教育市场份额,招收国际学生;在不具备相应教学条件下,忙着接“订单”,而忽略自身教学质量乃至这些学生学成之后能否顺利就业;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能否适应国际化办学条件种种问题,都将影响“教育输出”这个我省高校国际合作的品牌价值,您认为怎样才能确保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健康、有序及可持续发展呢?

  汪戎:应该说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是云南高校决策者正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东南亚、南亚教育市场给予云南高校的这些新机遇是所有决策者都必须去抓的。但目前还是一个“闯市场”阶段,还缺乏对这个新的教育市场做整体研究、分析。作为学校本身,各个学校主攻方向不同,对东南亚、南亚的市场战略也就不同,有的学校是从战略上根本转移,有的则是项目转移,我们学校则是战略重点转移。我们需要充分动员院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所有资源进入这个市场,边进入边研究,研究东南亚各国市场需要什么项目,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积极寻找与各国教育界、工商界合作的机会。我们目前重点瞄准的是越南、印度、缅甸3个市场,并已经有具体合作项目。我们很希望省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从政府层面,国家战略高度调查东南亚、南亚教育市场情况,建立行业合作机制,规范省内各校竞争环境,积极向国家争取战略层面的资金、政策,如“项目基金会”的方式,将各类国家层面、省里争取到的基金扶持的合作项目,如:汉语培训、远程教育、硕士培养等等纳入项目来操作。

  记者:在硝烟弥漫的云南高校国际化战场上,走得理性而审慎,拂开泡沫及浮躁,汪戎的话无疑是一副令人深思的清醒剂。

  记者李启昌张文戈王坚/文(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