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攀比致不良消费习惯 大学在校生消费状况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07:17 光明网

  最近,许多在校大学生家长反映,父母在家节衣缩食,孩子在学校里肆意挥霍,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学费本来就是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消费名堂,家里经济状况愈加窘迫。近日,记者对大学在校生消费状况展开调查。

  大学生: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这个月我刷卡就花了2000元钱,卡里没钱了。”一名女大学生对记者说,据了解,她的父母都是工薪族,家庭月收入3000余元,家里大部分开支就是“供学生”。齐齐哈尔市一名家长反映,自己上大二的孩子放假回家,三四天没在家里吃饭,而是找高中同学聚餐,今天你做东,明天我做东的,这位父亲心疼地说:“我一个月的工资,叫他几顿饭就花了。”

  记者在哈尔滨市某大学的两个寝室中对8男8女共16名同学进行随机调查:他们每月的正常餐费支出大都在400元左右,生活用品平均月消费30元,此外,每月还有其他开销:

  手机费———16个人中15个人拥有手机,月均手机费超过50元的有13人,超过100元的有10人。

  聚餐及零食———男生一般每个月都要聚餐2~3次,平均每次花费200元左右;而女生除正常餐费外基本每人每月有近200元的零食消费。

  服饰———男生在穿着方面的支出存在很大差异,支出较少的平均每季度支出500元;而另一位男生坦言自己每双名牌鞋或服饰,都要花上1000元以上,平均每季度支出3500元。女生在穿着方面支出大概相同,每半个月就要逛一次商场,平均每次至少支出150元。

  美容、美发———女生在化妆品和美容上,开销都很大,化妆品、护肤品每月支出100元到1000元不等;理发、烫头、染色平均每月支出35元。

  娱乐———男生中6人选择上网,1人泡吧,平均每月100元;女生上网支出每月50元以内。

  除此之外,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多支出100~200元。

  据概算,接受记者调查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支出700元,月支出最多的达到2000元以上,平均每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日常必需支出占总支出的63%,可花可不花的钱250元,占37%。对于较高的日常消费,校园里流行一句话:“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家长:自己省着,不让孩子亏着

  个别大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及家庭的影响。现在高校在校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除了一部分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以外,大多数的家长都尽量满足子女的消费需求,“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能屈着孩子”,这使得很多学生体会不到衣食得来不易,花起钱来不知体恤家庭的难处。据被调查的同学说,有的家长、亲属之间为表现他们对子女的关怀,竟攀比起来:父亲给400元、母亲就再给500元;大姨给200元、小姨就给300元。

  记者采访了一位农村家长,他再三叮嘱记者不要公开孩子的姓名,他说:“全村也没出过几个大学生,现在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从孩子入学开始,每个月我们就准时把家里的大部分收入全都汇给他,希望他在学校过得好一点。可是孩子的消费像个‘无底洞’。有一个月他母亲生病,我们汇款稍微晚了点、少了点,他一个长途电话,逼着我们把少汇的部分补上。后来才知道这钱用于生日聚会。”

  一位家庭经济状况欠佳的学生对记者说:“寒暑假回家,看到父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地节俭度日,就决心不再大手大脚花钱了,可是一回到学校就又控制不住自己了。”

  一些学生家长肯定地说:孩子走向工作岗位后,仅靠工资将难以养活自己。

  教师:应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习惯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承认自己的消费超出计划范围。被调查的同学普遍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

  据某高校学工部工作人员介绍,刚入学的大学生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能力,他们没有自主支配消费的经验。入学后手中的钱多了,很容易在生活中受不良消费理念的影响,难以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谈到大学生消费问题,某大学的指导老师认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社会、家庭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包括科学消费予以理性定位。其次,要引导他们增强独立理财的能力,还要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