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今日新语:"转会制"能防止教师流失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14:09 青海新闻网

  提要

  实施“转会制”,抬高本地教师流动“门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和普通学校“失血”严重的状况。但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需从“病根”——教师的不公平待遇上着手。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这才是根本之道。

  球员换俱乐部得交“转会费”,如今教师换学校也得交“转校费”了。据报道,针对优秀教师不断被“挖墙脚”的情况,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日前出台《教师流动“转会制”实施意见》,规定教师转入学校必须支付给转出学校一定的转校费,最高达15万元。

  这一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当下,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的单向流动,加剧了基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扩大了教育鸿沟,不利于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转会制”的目的就是希望用经济手段来限制流动,减缓基层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速度。

  应该说,在目前教师待遇存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情况下,人才流失无法阻止,转会制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对农村、基层和薄弱学校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问题是,这个措施是有其软肋的,需要考量一下,它与国家人才流动的大政策是不是有相悖的地方;如果不冲突、能管事,也可能只能管本地流动,教师要流向异地,可就管不住了!

  另一方面,管理者想依此缓解“挖墙脚”行为,尽量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却可能给基层教师带来不公。那些在基层工作的教师,工作繁重,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差,工资待遇也低。有报道称,在东部某发达城市,相同年龄及职称的教师收入最高和最低者,年收入相差达2万至3万元。同样优秀的教师,待遇相差如此之大,以不菲的“转校费”限制他们“人往高处走”,这样对他们公平吗?

  进一步说,抬高教师流动“门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和普通学校“失血”严重的状况,却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扭转。从长远来看,如同球市上的转会,教师转会也是水往“高处”流的,必然产生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对现行教育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无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转会制只是缓解教育不均衡的无奈之举,要想根本解决基层优质教师流失问题,还需从“病根”——教师的不公平待遇上着手。教师流动有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主要还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提高基层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尽量缩小差距或弥合差距,才是减少教师流失的根本举措。

  比如,日前有地方出台政策,规定农村教师可以享受当地政府公务员津贴、补贴;城镇中小学教师首次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必须有在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中小学教师申报评选特级教师和省级以上的优秀教师,也必须有在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教育部日前也表示,将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收入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这才是重视农村和基层学校教师人才的正道。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不同于一般职业,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和责任意识。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使命,去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最好的地方。这需要社会营造尊师的浓厚氛围,需要地方政府、学校领导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这才是解决基层和农村学校优质教师资源流失的根本之道。来源:千龙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