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高考、“国有民办”学校转制权威发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8:51 千华网

  中考由“十一市联合体”命题

  今年中考考试时间仍为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6月28、29、30日三天。

  中考试题由“十一市联合体”命题。我市有关人员不参与我市“五四”学制的中考命题。判卷、核分等工作委托外地专业部门进行。

  出题原则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试题按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比例各占70%、20%、10%左右(去年为60%、20%、20%),选择题分数不超过20%(英语学科不超过40%),物理、化学学科实验性试题不少于20%。

  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今年我市将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即限人数:择校生招生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招生总计划的30%;限钱数:择校生收费标准按照省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城区省示范性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为每生3万元,一般高中择校生收费由1.8万元下调到1.5万元;限分数:市教育局将择校生计划面向全市公示,统一由市教育局录取,从报考志愿中按高分到低分,录完为止,录取分数不得低于该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下50分。

  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比去年提高43%,人数增加1719人,达到5700人。省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比去年提高40%,人数增加929人,总数达到3250人。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计划,计划招生13500人,比去年提高15%,人数增加2500人。建立职业学校招生激励机制,对完成招生计划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给予奖励,每多招一名学生,奖励学校200元。同时,将今年的民办高中招生计划面向全社会公布。

  扩大“指标到校”比例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向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今年我市城区继续实行70%指标到校,农村县(市)区实行60%指标到校。同时取消校际分差。

  一中今年计划招生820人,取消实验班和联办班招生。2007年中考,将实行一中计划统招生30%指标直接到校的政策,并逐步增加。继续执行毕业年级转学不享受指标到校政策,考虑到今年“国有民办”学校转制等诸多因素,2007年初中毕业生转学截止日由2006年7月中旬延到2006年9月底,逾期转学者不享受指标到校待遇。

  省示范性(重点)高中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各个学校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数量分别不得超过计划招生数的2%。特长生录取由招生学校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招生方案,并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市教育局相关业务部门监督艺术、体育特长生资格的认定,再按中考成绩择优录取。

  中、高考考场编排有变动

  中考考场编排以考区为单位,由市招考办统一按考生报考第一志愿,校际间交叉混编,计算机统一随机编排,市纪检监察部门现场监督。第一志愿报考重点高中的考生,考场安排在相应的重点高中;第一志愿报考一般高中、中师、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专)的考生,考场安排在一般高中。

  高考考场编排以考区为单位,实行区域内全员混编,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交叉编排、往届生与应届生交叉编排的办法。考场编排、准考证号及每科的考生座位号由省招考办用计算机统一随机编排。全市各考区每考场设监考教师3人,分别由三所学校教师组成,交叉编排。已确定的考点学校其教师不能作为本考点的监考教师。监考人员实行轮换组合制。各考场每考一科轮换一次监考人员,监考人员的轮换编排由市派监察员于每科考前抽签决定。每考一科三人组成的考场监考小组重新组合后再抽签轮换考场。所有监考人员一律由非高中教师担任。

  针对我市中考、高考考场编排的变动,特别是高考实行“3+大综合”后的第一次实行“3+小综合”科目设置、第一次实行文理分开、第一次实行以考区为单位全员混编的情况,市招考办将加大考风考纪监督力度,第一次实行“飞行”检查,将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全过程参与;第一次实行电子信号屏蔽器全覆盖;第一次实行省、市、县保密室三级联网监控。

  将加大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对监考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行政处分、教师评优、晋级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解除聘任合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对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取消考试成绩、停考一至三年的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中考加分政策

  省“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加5分;烈士子女、援藏干部子女(援藏期间)、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港、澳、台胞子女加10分;市优秀学生干部加3分。

  第一志愿报考市内三城区重点高中(一中、三中、八中、鞍钢高中)的考生,按选择顺序填写重点高中公费志愿,同时可填写重点高中择校生志愿,并可兼报一般高中(含民办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专)。第一志愿报考师范类的考生,可兼报一般高中(含民办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专)。第一志愿报考一般高中(含民办高中)的考生,可兼报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专)。第一志愿报考普通中专的考生,可兼报职业高中(中专)。第一志愿报考职业高中(中专)的考生不得兼报其它类别的学校。

  考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如果对其考试成绩有疑问,可在规定时间内到毕业学校填写《中考查分登记表》,由学校统一到县(市)、区招考办办理。查分只限于有无漏评、核分(小题分、大题分)错误,其它不在查分之列。

   加大扶困助学力度促进农村学校发展

  

  今年,我市大幅度增加了扶困助学资金投入,大面积拓展了扶困助学覆盖面。

  加大扶困力度。设专项资金3479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今年将有23.3万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对城市低保家庭和残疾人子女,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免学杂费、免课本费、对农村地区住宿的中小学生实行补助。

  拓展资助范围。从今年起,我市对高中阶段(包括职业学校)“低保”家庭学生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入学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学生还有机会接受奖学金资助。

  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对升入正常收费的全日制高等院校的高中阶段“低保”家庭毕业学生一次性资助3000元的政策。继续实行“勤、助、奖、补”政策,做好高校助学贷款工作。

  此外,为了方便农民工子女继续升学,市教育局今年专门制定政策,明确规定“市区在读应届的农民工子女具有在读两年学籍及相关手续可以报考市内高中”。

  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尽快缩小农村中小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与城区中小学生预算内经费水平的差距。

  调整布局———从今年起,我市将每年投入1200万元重点用于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0年全市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标准较高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撤并办学规模小、质量低、环境差的百人以下村小学。

  促进交流———开展城乡区、县之间,校际之间的对口帮扶和教育交流活动。到2010年,我市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整体水平。

  拓展网络———今年市本级投入1200多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学校校园网和微机室建设,搭建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加快校园网络普及进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国有民办”学校依法转制

  

  今年,市教育局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实施“国有民办”学校依法转制。

  我市现有的13所“国有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校中校等)必须进行转制。转制和规范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转为公办学校;二是转为民办学校。对不能依法转为公办或民办的“国有民办”学校,取消其办学资格。并逐步解决“国有民办”学校公办教师双重身份和骨干教师比例过大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热点民办学校的招生,继续坚持“摇号录取”的办法进行招生,不得考试录取。“国有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的,实行“按学区招生、就近入学”的招生办法。“国有民办”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必须实行“资产私有(或国有),法人独立,经费自筹,民办管理”的办学体制。

  涉及到的13所学校,高中阶段的有:一中分校新元高中、三中分校乐群高中、八中分校华英高中、鞍钢高中分校博园高中、十三中分校文华高中、师范学院附中艺术高中、华育高中、海城高中分校博兴高中;初中阶段学校:华育中学、育才学校、东方学校、新元实验学校、新世纪学校。

  记者 傅雅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