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巨大标准太粗糙 中国职称评审需社会化操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8:58 中国新闻网 | |
一年一度的专业职称评审大战近期又要拉开帷幕。之所以说这是一场大战,是因为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对人体影响仅次于职务;持续时间长,争夺战况惨烈。多数单位从6月到10月,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极为微妙、紧张,有的到了沸点,有的到了冰点,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甚至瞬间失态,斯文扫地。 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弊端不少。最重要的一条是职称评审缺少相对固定的、量化的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社会化,缺乏社会化的操作和监督。社会化确实应该成为职称评审改革的总方向。这一点可以向医疗鉴定学习,在全国性(而不是在某个系统或单位内部)的学术团体中设立专家信息库,每年的评委由电脑随机从库中调出,只要是合乎资格的人的材料全部交到评委会,由评委会根据名额,选出学术水平最高者即可,其他任何人不得参与意见、干扰程序,而且要做好严格的保密工作,谁泄露有关信息就是国家机密,对于违反规则者,要予以重惩,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只有极少数领域在进行社会化的尝试。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了职称评审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库,制定了试行办法,每一次评审,中心从专家库中挑选5至15 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但是,他们的体系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具体单位故意不把有资格参评的人的材料送报,评委会就只能束手无策,人才还是被压着出不来。 现行的职称评审体制是1978年确立的,已经为中国社会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和知识分子待遇的保障和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时移世易,这套体制已严重不适应现在社会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情势,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管怎么改,我只希望是进步,而不是退步,只希望评审过程和结果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不搞黑箱操作,不搞交易,不搞关系,不违背学术业务水平的考核本应具有的专业性、科学性、纯洁性、严肃性。 【来源:北京晨报;作者:北塔(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