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影响巨大标准太粗糙 中国职称评审需社会化操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8:58 中国新闻网

  一年一度的专业职称评审大战近期又要拉开帷幕。之所以说这是一场大战,是因为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对人体影响仅次于职务;持续时间长,争夺战况惨烈。多数单位从6月到10月,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极为微妙、紧张,有的到了沸点,有的到了冰点,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甚至瞬间失态,斯文扫地。

  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弊端不少。最重要的一条是职称评审缺少相对固定的、量化的

标准,除大部分高校外,其他系统的标准相对比较粗糙、随意性太强,使评职称往往变成了“评关系”。选,尤其是当选的权力集中在领导手中时,是很难保证公正的。现在,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渐渐引进了考的方式。这是一种客观化的进步。但是,在职称评审中,领导的选择还是占有绝对的分量。作为这一弊端的唯一平衡因素——职称外语考试,这两年遭到了诟病。笔者认为,考的因素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如果连外语考试都取消,百分之一百就成了少数人主观意志的产物,岂不更惨?其实职称外语考试的试题相当简单,考教授的题目难度系数可能还不到公共外语四级,如果连这样的水平都不够,还当教授,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只会被人嘲笑。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社会化,缺乏社会化的操作和监督。社会化确实应该成为职称评审改革的总方向。这一点可以向医疗鉴定学习,在全国性(而不是在某个系统或单位内部)的学术团体中设立专家信息库,每年的评委由电脑随机从库中调出,只要是合乎资格的人的材料全部交到评委会,由评委会根据名额,选出学术水平最高者即可,其他任何人不得参与意见、干扰程序,而且要做好严格的保密工作,谁泄露有关信息就是国家机密,对于违反规则者,要予以重惩,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只有极少数领域在进行社会化的尝试。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了职称评审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库,制定了试行办法,每一次评审,中心从专家库中挑选5至15 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但是,他们的体系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具体单位故意不把有资格参评的人的材料送报,评委会就只能束手无策,人才还是被压着出不来。

  现行的职称评审体制是1978年确立的,已经为中国社会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和知识分子待遇的保障和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时移世易,这套体制已严重不适应现在社会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情势,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管怎么改,我只希望是进步,而不是退步,只希望评审过程和结果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不搞黑箱操作,不搞交易,不搞关系,不违背学术业务水平的考核本应具有的专业性、科学性、纯洁性、严肃性。

  【来源:北京晨报;作者:北塔(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