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开始赢回话语权和主导权 中国藏学研究向开放迈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10:58 中国新闻网

  五月二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荣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等奖、特别奖的获奖者代表上台领奖。作者:张勤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 题:中国藏学研究向开放迈进

  中新社记者徐长安

  五月二十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颁奖仪式上,七十多项藏学领域重大研究成果摘得大奖。此次评奖是对中国藏学研究二十五年成果的一次检阅,获奖成果所展示的中国藏学的新进展及评奖本身体现的海纳百川的气魄,凸现出中国藏学研究向开放迈进的态势。

  作为中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珠峰奖代表了中国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此次参评作品时间跨度上起一九七九年,下至二00四年,汇集了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学者个人三百一十六项作品。

  位于北京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中国藏学研究的最高机构,由该中心与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评奖活动对参评作品进行了精心分类。举办者将评奖作品分为汉文研究专著类、藏文研究专著类、汉文学术论文类、藏文学术论文类、英文研究成果类和基础资料成果类共六个大类,以期通过汉、藏、英三种文字及专著、论文、基础资料等多个角度,囊括当今藏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推动藏学成为国际性的“显学”。

  藏学研究的学科交叉特点在获奖成果中有所体现。历史学、宗教学、逻辑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艺术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传统医药学、民族文学、法学等等学科介入,加上部分年轻专家学者常常从现代科学角度提出藏学研究新课题,使原本就藏学研究藏学的学科研究开始走向多元交叉的新方向。

  另外,多民族学者的合作研究也打破单一学者孤军奋战的传统做法。从获奖成果作者队伍的民族构成看,藏族学者约占百分之四十,汉族学者约百分之五十四,回、满、蒙古、土家等民族学者约百分之六。其中许多合作成果往往是多民族学者共同协作完成的,参与合作者少则数人、数十人,最多的达百人以上。中国台湾的藏学研究学者林冠群教授和刘国威博士亦有作品获奖,另外更有两件获奖英文类研究成果,由中外藏学家合作完成。尽管研究者民族、地域、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但大家的研究又都围绕藏学主题展开,研究队伍的多样统一性也开始显现。

  再从藏学本身来观察。传统的藏学研究无论是研究资料,还是研究的话语权,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也主要集中于政治领域,藏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精英藏学”。但随着“西藏热”、“藏学热”持续升温,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和林芝机场通航,预计每年通过这两路进藏的九十多万客人也将带动更多人对藏学类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一种“大众藏学”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

  开放的心态是一门学科走向兴盛的关键,但能否开放关键取决于该学科自身的实力和学科所在社会的大环境。当下的中国藏学研究显然具备这两项因素。此次评奖收到的三百多项作品足以显示,无论是人才队伍还是学科积累,中国已具备藏学研究的强大实力。

  而就藏学研究的社会环境来说,中国的和平崛亦带动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藏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带动了西藏社会更加开放。当雪域高原敞开怀抱时,藏学研究也就获得了直入其心灵的难得机遇。具备这些因素,作为社会“软实力”内容之一的藏学研究的崛起也就理所当然,中国藏学研究开始赢回话语权和主导权也就不足为奇。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中外藏学界有理由相信:“藏学的家乡在中国”。(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