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0余政协委员、学者商大计 京杭大运河申遗起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0:35 中国新闻网

  

200余政协委员、学者商大计京杭大运河申遗起航

  中新社发 冯磊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23日电据上海文汇报报道,20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运河沿线

20座城市的领导今天汇聚杭州,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发展及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建言献策。

  去年12月,罗哲文、郑孝燮、朱炳仁三位专家通过媒体给大运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长发出一封公开信,建议加快大运河的“申遗”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刘枫领衔,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就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提出建议。5月12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领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聚集了水利、历史地理、文物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委员和专家,一路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沿河考察,对大运河的现状进行摸底,也为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

  今天开始的研讨会是大运河考察的延伸,考察团全体成员参加了研讨。会议交流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发展与申遗等情况,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形成了推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等共识。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的领导分别介绍当地运河保护与申遗等情况,有关专家阐述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还将通过《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这标志着国人对于京杭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梦想将迈出实质性进展的一步。

  仅877公里全年通航

  虽然,大运河曾经有过千百年的辉煌,但现如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普遍的缺水,乃至后来严重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多次的改造和沿岸的开发建设,作为有水通航贯通全程的完整意义上的一条河,已基本上不存在了。而重病缠身的大运河主要有以下三大病因:

  断流使运河的基本功能丧失。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好多河道已经变成垃圾坑,填满垃圾,有的已经被农田蚕食,中运河(台儿庄——淮阴)和南运河(天津——临清)虽然还有水,但时刻面临断流威胁。

  污染严重。现代化的船只运输严重损害了运河的环境风貌。

  真实性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丧失。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在通州“北运河码头”,跨河的桥上车来人往,成堆的垃圾却使运河几乎成为污水沟。

  在河北省南运河捷地闸所,清乾隆年间专门开凿了一条排水渠。记载这件事的一块石碑还在。1933年,从德国引进了一套排水渠的启闭机,可惜因为运河少水而多年没派上用场。

  沧州境内有20多条河流,其中一半曾与运河相连,并给运河提供水源。可现在,这些河只有酱油色的污水,更无法给运河供水。

  济宁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曾经因成功实施“引汶济运”而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如今,分水龙王庙前的运河已经变成了一片树林。龙王庙址也已残破不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实施的“四水济运”,汶河上的关键工程罡城坝早已不存在。始建于明朝的聊城东昌府运河“土桥闸”现存闸口已坍塌。昔日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大多人去楼空,乃至荡然无存。

  目前,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即使是在济宁以南的河段(即黄河以南的鲁、苏、浙3省),由于河水不足,其载运能力已大大下降。

  大运河并非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和苏州,由于治理有力,大运河昔日的风采依旧。1983年以来,杭州市为整治运河不遗余力:完成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新挖河道7公里,新建了三堡船闸;实施了运河杭州段截污处理工程,投资9.63亿元,敷设主干管、连通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新建扩建10座污水提升泵站,扩建四堡污水处理厂;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落实“编制规划、理顺机制、整治景观、推进城中村改造、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资源、谋划第二通道”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使千年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 (万润龙/欧燕萍/陈功/江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