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六成研究生求职屡碰壁后悔考研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3:57 法制晚报 |
近日,全国硕士毕业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答辩,这些硕士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3月,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指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任占忠主任告诉记者,北京市今年毕业研究生4万多人。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报考人数达到127.5万。 投入"汹涌"的考研大潮,是否能对将来就业有帮助?本报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硕士生期待5000元以上的薪酬。而用人单位则更多愿意给4000元以下的薪水。 个案调查 人物:硕士生小于性别:女 年龄:26 学校:东北某重点大学求职地点:北京 求职时间:6个月 求职费用:5000元左右备注: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真实姓名和毕业学校 满怀希望来京遍投简历无果 小于是一个喜欢平稳的女孩,她本不想离开东北老家,但是男友建议她到北京试试。看到同门师姐在北京找的工作还不错,她就动了心。2005年10月份,小于来到北京。由于学的是文学专业,之前有在地方电视台、报社实习的经历,小于的求职意向一开始就很明确:希望进入中央级媒体。 最初小于是跑招聘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各学校的招聘会,她都想办法试过,但是并没发现她期待的单位。后来有人指点她,各大媒体在网站上发布招聘较多,小于又开始紧盯网络。只要有中央级媒体招聘,她就第一时间投出简历。但是令她失望的是,没有一家通知她笔试。 小于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虽然是外地大学毕业生,但也是从本科起就读的重点大学。我还有各种证书、实习经验,这都符合招聘条件,为什么连个考试的机会都不给我呢?我师姐找工作时候,起码还有个笔试机会呢。" 边实习边考试 两地之间奔波 小于为得不到考试机会而烦恼时,她的师姐介绍她进入某中央级日报实习。"实习的那一段日子,心里稍稍踏实了一点,因为看到了点希望。"小于的师姐就是在这家报社实习后留下的。 随后的一段时间,是为公务员考试准备的时候。小于报考的是中央机关,为了考出个好成绩,她买了不少复习资料,边实习边学习。由于把考试地点选在了家乡,小于不得奔波于两地之间。 "三线"皆失利 失望返回家乡 为了准备实习那家报社的考试,小于春节没有回家,独自一人在北京度过。然而,春节刚过,不利的消息就纷纷传来。先是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的笔试,接着实习那家报社的考试也失败了。 小于没有放弃,她把目标又锁定在大型国企方面。不过让她失望的是,虽然获得了一些面试的机会,但并没有单位明确表示可以签约。转眼时间到了2006年的3月,失望的小于决定返回家乡找工作。临行前,她告诉记者:"三条路都走不通,回家或许还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再晚了就来不及了。(注:"三线"是今年流行于研究生间的词语,意思是找工作的三个目标:中央事业单位或外企、报考公务员和国企。) 官方说法 就业暂无特殊政策重点帮助困难学生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在引导研究生就业方面没有特殊政策,但市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特别强调要帮助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毕业生。 市教委要求,就业率在北京地区平均水平以下的高校,要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注重就业工作质量;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高校,仍要以提高就业率为重点,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目前,许多高校对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想法、思想状况都进行摸底调查,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做到与每一名毕业生至少谈话一次,详细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及毕业后的想法等。 目前,已有大部分研究生毕业生找到工作,但具体统计要到七八月份才能出来。据悉,去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含科研单位)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1.63%,高于本科、专科及高职的就业率。 文/王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