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职场观察:“白领”的伪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6: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刘易

  继“与时俱进”之后,“和谐”成了时代的关键词,譬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但是作为社会的分子,最关心的是和谐的家庭与和谐的工作,也就是自孔孟以来所求的“安居乐业”。

  中国人的家庭和谐吗?不得而知。中国人的工作和谐吗?有答案了———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的调查显示,70%的上班族感到“工作不和谐”。

  问题来了,“工作不和谐”是否殃及家庭(其他的暂且不说)?至少医学证明(还不包括社会学),工作压力太大影响夫妻性生活;一项由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表明,61%的城市人口认为他们的不快乐感主要来自工作。

  以白领为代表的“上班族”尚且如此,庞大的蓝领乃至更庞大的民工群体,生存的状态岂不等而下之?曾经有调查认为,80%的国人有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在中国,谁能过上好日子?

  人大的调查还提到,令人羡慕的教师(76%)、医生护士(73.8%)、编辑记者(70.3%),成为“最不和谐的三大职业”;国有企业(71.5%)、事业单位(69.3%)和民营企业(65.4%),成为“最不和谐的三大单位类型”。“三大单位类型”已囊括所有了,言下之意,莫非政府部门及其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才有“和谐”可言?太有意思了!

  没有想到的还有,教师、医护、编记却成了三枚苦果———在境外却是难得到手的香饽饽,君不见,台湾的“附马爷”赵建铭———骨科医生而已。

  上述三类职业的“围城”效应,与它们的似是而非的职业特性有关———似事业单位又似企业单位,似经济实体又似政府部门,绩效的考核、利益的分配、人事的升迁,残留最多的计划年代的余渣,带有更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和谐”谈何容易!师生关系冷漠、医患关系紧张,何以师师“和谐”,医医“和谐”?或者说,师生关系冷漠、医患关系紧张,正是“不和谐”的表现。

  问题来了,谁是白领?坐在办公室弄弄笔、上上网?非也!现时大流行的“白领调查”,得出的结论都是“三座大山”———医疗、住房、教育,除了“金领”以外的“其他领”,就不存在“三座大山”?

  我们盗用了“白领”的命题,白领的定义是什么?职业及其持续发展能力、收入及其消费能力、企业地位、社会保障、精英意识与精神生活……我们不能仅以一个人的职业或者再加上一定的收入,就称之“白领”,正如不能仅以GDP的多少,衡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下是一些“白领”的感想:

  “我是用身体来赚钱,未来是拿钱来救身体。”

  “每个月2/3以上的薪水都会存起来,即使这样也买不起房子。”

  “我不敢出去旅游,一出去就要开销家中的救命钱!”

  事实上,若问起来,许多“白领”说自己“感觉不像白领”。昔日,“起得比民工早,吃得比民工差,拿得比民工少”,而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牲用”,你还忍心称他们为“白领”?

  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的“白领”?或者说,所谓的“白领”,乃是“蓝领”的延伸,或是另一类“蓝领”。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