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部成立学风委打假 今年高校扩招幅不超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9:24 北方热线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25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部已于日前成立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

  教育部学位授权实施"阳光评审" 成效显著

  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长王亚杰先生就教育部“阳光评审”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王亚杰先生在介绍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实施“阳光评审”有关情况时说,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学风不正,有时候是看得见的,有时候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评审中注意到一个现象,随着这一年来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申报材料中,逐渐发现有一些学校的材料掺加了水分,这些现象在这些年来有强化的趋势。所以在去年的评审当中,我们采取了一个措施,叫做“阳光评审”,它是教育部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年高校招生急刹车 扩招幅度不超5%

  今年,国家下达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不超过5%,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计划,不能突破。王旭明表示,5%这一指标是根据各地政府投入、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和学科专业的调整以及办学行为规范、招生计划执行情况等多项指标综合考虑、科学推算出来的。教育部将对招生计划执行不好的省份加大调控力度。

  教育部:高校要用学费10%补助困难学生

  王旭明说,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教育部最近提出要求,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资助贫困学生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高校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学生的工作,是保障高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一定要从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维护学生资助工作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教育部: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广大观众朋友们,和收看人民网现场直播的广大网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2006年第12次,也是定时定点第5次新闻发布会,每一次新闻发布会之后,我都特别注意社会各界的反响,其中有一个反响是说教育部的发言人总是太矫情,一贯重视、特别重视、高度重视这种词语,我想改,但有些事实确又是如此。比如说我们今天向大家发布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最近又专门下发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其实从2000年以来,教育部就着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研究的学术规范,以及进一步加强师德学术意见等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这项工作。最近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这个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在23号举行,我们教育部党组书记周济部长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也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我们首先有请教育部社科司的副司长袁振国先生为大家介绍学风建设委员会建设的有关情况,有请。

  [袁振国]: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的情况,我想在这里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教育部为什么要建立学风建设委员会,一个是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性质、功能和工作任务,一个是学风委员会的工作方式,第四个是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委员守则。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教育部为什么要成立学风委员会,自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高校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术气氛空前活跃,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倍出的学风良好局面,总的来说学风建设学习风气是好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我们坚持在良好学风的建设上,在存在不容忽视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学风浮躁,学风浮躁有粗制滥造、理论脱离实际以及不遵守学术规范、投机取巧,在评审、评估的过程中,不坚持原则,甚至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立,这些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学术进步,败坏了学术风气。

  教育部一贯重视学术规范、学风建设,大家还记得2004年8月,我们在这里举行过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新闻发布会,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主义的学术引文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是一项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前不久,教育部还颁发了关于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了制度建设、加强管理的重要性,教育部之所以如此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这是由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本身决定的,首先它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根本保证,创新和质量是科学的生命线,科学的本身是求是务真,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研究和高质量,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是研究质量的基本保证。

  其次,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根本职责,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认真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是无法保证的。而且本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教学态度就是质量的体现。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对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必要的,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引导的作用。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最后防线,它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同时影响着社会风气,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对引导社会价值的趋向和走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虽然很重要,但是人们往往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为了把细的事情抓实,把软的事情抓硬,大家要建立根本的工作机构,进行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研究、调查、规划、咨询以及必要的讲解,以切实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学风建设委员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现在我想向大家介绍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性质、功能、任务。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学风,它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条,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惩处学生不端行为的实施细则和文件。二是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三是针对高等学校的学术示范的不端事例进行调研,通过举行听证会的办法,供有关单位参考。

  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是在广泛推荐和选举的基础上由教育部正式聘请的,教育部决定聘请张岂之先生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胡培兆、王宁、葛剑雄、黄进、孙正聿、欧阳康六人为副主任委员。

  第三,我想介绍的是学风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方式,学风建设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研、起草文件提供指导,一般不受理具体事件,具体事件是由学校来处理。学风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高校成立机构并指导其工作。学风建设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委员以外的人员参加工作。学风建设委员会下属秘书处,秘书长由秦为名担任,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委员会自身的纪律水平,提高它的工作威信,学风建设委员会在第一次成立工作会议上,委员们也讨论了自身的守则,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守则包括六条:

  第一,委员必须遵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参与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无正当理由连续不参加委员活动的做自动退出处理。第二条,除接受委员会的专门授权外,委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不代表任何学校或机构。第三,委员执行委员会授权的工作时,必须持有委员会秘书处开局的介绍信,使用的介绍信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第四,委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在公务期间,不接受任何馈赠、宴请。 第五,如果委员在遇到亲朋好友,或者是直接师生、上下级关系,以及影响公正性的情况,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第六,委员所履行的职责和所参与的委员会活动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漏委员会内部的讨论过程。未经授权,不得以委员会的名义或委员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消息。第七,委员不受理介绍委员会的书面材料,收到寄给私人的有关材料后,应及时转交秘书处,听到的口头反映也应及时报道委员会主任或秘书处,并对有关内容进行保密。第八,委员本人如有违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应退出学风委员会。第九,委员会的合法权利应受到合法保护。委员因为履行职责,主持正义受到报复,可主动向学风委员会提出有关证据,由学风委员会调查处理。

  我们希望在各界的关心下,在新闻媒体的关心下,我们的学风建设委员会能够略有成就,能够及时推进我国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改进和提高。谢谢大家!谢谢袁副司长向我们介绍的有关情况。我们对这个委员会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今天还特别请到了教育部刚刚成立的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也是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张岂之教授,下面有请张岂之介绍这个工作委员会的安排。有请。

  [张岂之]: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我想把我们学风委员会2006年的政策要闻向大家做一介绍,请大家指正,并对我们加以监督。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成立是2006年5月23日,在此之前四个多月,也就是今年1月中旬,召开了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终于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根据学风委员会章程第四条规定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工作的大的方面,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具体讲了。又根据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要点,经过23号全体会议通过,今年要抓以下几件具体的工作,分别做一介绍。

  第一件工作,起草一些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为什么要起草文件呢?这使得我们每个委员的力量能够凝聚起来,能够有一个总的目标,同时也能够在教师中起到广泛的宣传作用。所以起草一些有关学风建设文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成立会议上讨论,在今年打算要起草的文件有,《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实施细则》,我们前两年已经拟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大的方面已经有若干条,但实施细则没有,现在要把实施细则制定出来,便于高等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能够真正落实。这个文件我们已经分工了,前天成立会议结束之后,由我们一些副主任牵头,再征求一些高等学校教师的意见,较快地起出一个草稿,便于征求意见和讨论。还有新闻界会比较关心的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不端行为惩处行为,不端不光是急躁情绪,关键是不端的违反道德,更为严重的是违反法律的范围,用“不端”这个词来表述,加以陈述。更有一些办法,便于将来这类问题便于操作。这个工作也有专人负责,按照应有的程序,能够成为定稿,落到实处。

  再一个文件,名字叫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导读》,之所以叫“导读”,这是可以研究的,就是要让我们大学里的老师和博士生具体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究竟是什么具体的内容。还要让我们大学文科的知道什么是学术规范,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解释了。这些工作社科司也重视,也有专家负责。我们前天成立会结束之后,请王宁牵头来找一些老师起草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现在大学里主要的学风上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对较多的学术规范上的问题,真正不端的行为,从总体上来看,毕竟还是少数,不是多数。但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而且对学术规范有深入、具体了解,看到这是需要做比较多的工作。我们社会上很多朋友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究竟包含哪些隐语,隐语怎么隐法、别人怎么对待法,这都需要从基础做起,那么高的学校,从老师层面、学生层面,在整个社会上要加强。我们要把2006年工作要点进行总结,趁早收集材料,不能等到今年12月再总结归纳。所以要起草学术学风文件,我个人认为这些文件,没有文件做依据,大家也很难开展起来。第二,调查研究。我们要了解高等学校加强学术道德,推动学风建设的情况,是不是成立相关相应的机构,这些机构是不是已经开展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一些高等学校已经加强学术道德、学风建设的相应工作,工作情况不是太了解,我们学风建设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

  除此以外,还要举办一些学风建设研讨会,以及科研管理人员学术规范培训班等活动。这是很需要的,做一些研究。可以相互交流、提高认识。还有设立若干学术规范、学风规范的科研课题,需要研究研究。我们就想到规定什么是“抄袭”,比如说中国文学史有很多研究材料,你引用这个材料算不算抄袭,这都必须很明确地加以说明。什么叫做抄袭,从法律观点看,它有一些条件,都需要做一些科学研究,这都需要明确。还有就是要开展有关学术规范、学风建设问题的国际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有的大学做得比较好,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国内有一些专家对这些经验的材料,在学风建设委员会没有成立以前,也有所归纳,有的也公开出版,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加以借鉴。我们学风建设委员会调查研究的工作量很多,方面很广,要求做的很细,调查研究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将来开展工作就很困难,所以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另外如在不端行为方面,也许我们学风建设委员会也会参与到事件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高等学校来参考,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起草文件也好、调查研究也好,开展学术讨论也好,才会有具体内容,不会落空,理论和实际才会结合起来,有虚有实,共同推进才会有成效。

  今年我们的工作大体上是这三个,请新闻朋友们看合适不合适,需要提出的建议,我们一定会认真地思考。周部长在成立会议上的讲话,大家进行了讨论,而且我们主任和副主任都有分工,71个委员都有分工,谁起草文件、谁调查研究等等,根据本人的志愿我们都有所分析,将来秘书处遇到什么问题的话,请有关人员参加,这样就会比较方便。所以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学风建设委员会2006年的工作要点向大家通报了一下。我想,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要求,为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繁荣发展,有必要在学风问题上付出坚决的劳动,使得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能够符合我国的客观需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岂之先生。通过张岂之先生比较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对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今年将要重点做的三个方面的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曾在多次场合下提出过,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实际上主要靠自律和他律,在他律当中加强制度建设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两年,有一个词汇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也越来越多地被引进了我们教育部的许多工作当中,这个词汇就是“阳光”。去年我们在高考招生当中实施了阳光招生,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实际上在教育部许多工作当中都在开始实施着阳光工程,其中教育部研究生司承担着学位授权的评审和博士论文的评审,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阳光评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有请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长王亚杰先生,请他介绍一下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实施“阳光评审”有关情况。有请。

  [王亚杰]: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向大家介绍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实施“阳光评审”有关情况。刚才袁振国副司长提出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学风不正,有时候是看得见的,有时候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评审中注意到一个现象,随着这一年来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申报材料中,逐渐发现有一些学校的材料掺加了水分,这些现象在这些年来有强化的趋势。所以在去年的评审当中,我们采取了一个措施,叫做“阳光评审”,它是教育部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了要落实应有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以外,要从根本上抵制这种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情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两条,一是把评审的成绩公开,第二把申报的信息公开。这点我们在80年代初评审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为过去在申报材料中有水分的情况极少,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申报信息的公开事实上就已经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受到了同行的监督。因为同行之间都是竞争对手,他们的监督我们认为是最有效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压缩不正之风对评审工作的干扰,从而保证评审的健康发展的路子。所以在2005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博士点、硕士点的评审工作中,我们就实行了“阳光评审”。应该说效果是十分有效的。

  “阳光评审”包括这样五项主要内容,第一是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所有的评审程序,并且严格按照评审的程序来进行,其中出现任何和评审程序,包括时间顺序有所区别,都要向申报单位说明。第二,我们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所有的申报材料在审核之前要进行公示,当然这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在申报博士点和硕士点过程中有些是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项目,这些我们都把它剔除,不在网上公示,其他所有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进行公示之后,我们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投诉、举报。我们认为这条最重要的加强了申报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

  第三,对所有被异议的材料集中进行核查,要求有关单位提供相关证据的佐证材料,比如说获奖证书的原件、发表论文的清单等。因为我们毕竟是这样一个部门,被投诉、举报的材料一多,我们不可能查得非常细,我们是让各高等学校自己进行核查,所以我们要求相关单位提供佐证的材料。核查之后,都分别整理出来,把这个核查材料提供给专家组。第四,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参加投票的专家实行实名制,当然这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比如说我们要求这个学科有一定的额度限制,我们要求专家记名,这样在加强专家自律方面十分有效。第五,对评审结束之后通过的学科点,再次进行公示,同时再次接受检举和投诉。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透明的评审过程,通过“阳光评审”我们希望达到三个目的,即加强学风建设、实现审核制度的深化改革,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事实上通过不正之风对专家进行公关,因为它是透明的,专家人情的成份就会压缩得很小,没有行政空间,完全由专家组来决定。

  从2005年审核的结果和多方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措施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应该说2005年实施“阳光评审”,总的看是成功的。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不同的工作中体现出来了,比如说每年一度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全国几万篇博士论文中竞选出100篇最好的,不仅是一种荣誉,同时国家对这个论文作者也进行一定的资助,让他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而且已经完成了七届,一共评选出687篇,从数据上大家可以注意到,实际上每年都不足100人,今年评出了99篇,还没有得到最后批准,正在投诉期。优秀论文的评选我们也实施了阳光计划,最后有60天的投诉期。不是年年都有,但每年也有个别论文被投诉,总的来看这些论文的水平没有问题,但有三种情况,从更高的作为优秀博士论文的代表,有一点点瑕疵我们都要提出来,我们认为不适合作为榜样的也拿下去。这种情况有三种:第一种,在参加评审的论文,有的页码被换掉,或者整本都换的,为什么要换呢?因为我们要求他提供的论文,他认为不公正,有的是手写,或者有的图不够清晰,他希望能够再打出一份这样交上来更好。这种情况还有一种特例,我们在2005年的论文中发现了一篇,他把一张图换下来了,换成另外一张图,当然是说明同一个问题。这张图的当事人作论文的时候,被我们专家发现了,那就对不起了,就一下否决,根本没有参与讨论。

  第二种情况就是引文不严谨,他在引用他人的论述的时候,他要在论文中写清楚,第几页第几行来自哪篇文章、哪一期刊,有的发现没有标注,这种情况我们也将认为是不合格的。第三种情况就是并非一人完成,是多人合作完成的,以他个人名义发表的。当然,我们注意过有一两篇特例。他们将别人论文的核心内容为主体,已经得到了国家级大奖,我说的这几点都是作为一个榜样式的优秀博士论文,一定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你在做博士论文过程当中,尤其是评选优秀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全国博士生提出的一个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今年主要对全国博士论文进行抽样,我们去年抽了1563篇博士论文,在全国抽取,抽点的效果总的是好的。但也发现了类似的学风不够严格的情况,发现了极个别的抄袭情况。我们都做了相应的处理。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