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大学生犯罪人数5年上升近3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3:0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李丽) 传统观念一般会认为,学历越高犯罪的可能性越小;而大学生即使犯罪,也是和计算机、智能化联系在一起的。但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副局长金志海认为,这种观点与事实相差甚远——“学历与素质不成正比,从海淀分局处理案件的情况看,大学生犯罪以盗窃、故意伤害为主,占到了总数的68.9%”。金志海透露,从2000年到2005年,大学生犯罪人数逐年上升:2005年在海淀分局刑事拘留的大学生是2000年的3.8倍,大学生犯罪人数共上升282%。
北京市海淀区是一个高校云集、学生众多的地方。据统计,海淀区目前有各类大专院校60所,在校大学生45万人,公办院校约占北京市67所院校的42%。 小雯成绩优异,顺利考入某知名学府法律系就读,曾经是父母引以为傲的掌上明珠。2003年,她因为盗取同学的笔记本电脑被刑事拘留。“小雯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好,但是父母家教严格,认为笔记本电脑、MP3什么的都是奢侈品,不允许小雯买。”金志海说,“可是,周围的同学个比个的‘现代化’,手机、笔记本电脑、MP3样样俱全。”最终,小雯抵挡不住诱惑,把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抱回了家。 李某犯罪的原因让人心寒,由于家庭贫困,他为减轻父母负担而盗窃。李某来自农村,父母身体有病,无力承担他的学习费用。“我总想通过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有能力赚钱上学、改变家里的困境。但是,即便我起早贪黑地打工,赚来的钱还是少得可怜。”这大大影响了李某的自信心,“我自己可以忍受贫穷,但我不忍心让父母为供我上学而带病劳累。”他把手伸向周围同学之后,也把自己送进了高墙。 海淀分局曾对在押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以准确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动机和诱因。接受调查的在押人员中有36%来自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涉及法律、计算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专业,不少人在校时还获得过各种奖项、奖学金。但是,像小雯这样贪慕虚荣而犯罪的却在大学生中占到了33%。 金志海认为,校园里的浮躁让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是在温室里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家门直接进校门,在家里是父母娇生惯养;考入高校之后,逐渐接触社会,但缺乏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金志海说,“面对物质诱惑,他们容易迷失其中,以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手段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记者在看守所见到了阿琳,她在因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前,曾经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男朋友移情别恋,提出分手。于是,阿琳举刀刺伤了他,说是要让男朋友为此付出代价。”金志海表示,因一时冲动走上犯罪道路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也占到了33%,他们“遇事不够冷静,自我控制能力差,报复心强”。 金志海表示,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各个环节的配合,高校更是义不容辞。 现在,部分高校对触犯刑法的大学生,动辄开除学籍。但金志海认为,大学生犯罪问题不能简单地推给社会。“大学生犯罪从情节来看,一般主观恶性小,与其他社会成员犯罪相比相对较轻。因此,对于多数大学生犯罪案件,检察院也因情节较轻往往作出不起诉决定。”金志海介绍说,从实际效果来看,部分被取保候审的大学生也十分珍惜改过机会。“考上大学非常不容易,虽然犯了错,但对他们而言,开除和完成学业将意味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金志海建议,高校可以对这些大学生宽容一些,他们大部分是偶犯、初犯,犯了错但本质还不坏。学校可以给予他们留校察看的处分,让他们完成余下的学业,这对学生本人和整个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涉及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