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大学是创新的沃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5:58 中国青年报 | |||
相关数据: 在国家批准试点的6个国家实验室中,依托高校建设的占一半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183个,依托高校113个。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到42个,占全部工程研究中心总数的35.3%。 经科技部批准,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0个,占全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的29.4%。 经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50个。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战略部署,是包括科技界、教育界在内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纵观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创新体系构成和制度安排各不相同,但把高校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却被广为认同,似成共识。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成效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高校发挥着什么作用?今后高校科技工作战略措施和主要任务有哪些?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 推动科技创新 高校功不可没 记者: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国家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沁平:在创新体系建设、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原始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高校功不可没。“十五”期间,高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全国高校累计争取科技活动经费1300多亿元,年均递增18.5%。承担各类课题61.9万项,发表论文146.3万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论文17.6万篇。截至2005年底,全国高校专利拥有量达3.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2万项。 “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这些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同时也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记者:高校科技的突出成绩还有哪些? 赵沁平:高校科技的突出成绩还表现在:依托高校的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基地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平台蓬勃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大学)框架已基本形成;创新人才培养和杰出人才聚集取得巨大成绩,形成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基础研究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重要力量地位日益凸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取得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学术界认同。 记者:高校科研成果在全国占有多大比重? 赵沁平: “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55.07%;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可公布项目)64.40%;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可公布项目)53.57%。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已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50所。 建设创新型国家 高校作用特殊 记者:高校不同于科研院所,首要任务是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科技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高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赵沁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高等学校发挥的独特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目前我国高等学校2200多所,专任教师近100万,在学人数2300万,正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人才。在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到“十一五”期末,我国人才总量将居世界前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 其次,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优势推进基础研究和国家目标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发挥高校智力密集和智力源头作用,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 同时,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推动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正逐步成为所在地的科学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区域科学传播和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高等学校在创新文化建设上发挥着骨干和引领作用。 记者:目前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赵沁平:目前高校在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特色不鲜明,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导向有待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大学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及高水平基础研究方面的综合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普通大学难以及时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导致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另外大学文化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文化,需要发展创新文化。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目前的状态,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与高等学校中蕴藏的巨大创新潜力还很不相称。 实现中长期规划 高校任重道远 记者: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高校科技工作应该怎么做? 赵沁平:新时期高校科技工作应当明确指导思想,这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进一步推动高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鼓励自由探索研究,着力发展创新文化,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 记者:指导思想明确了,有什么具体措施呢? 赵沁平:今后,我们将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交叉集成战略,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实现新突破;实施科教互动战略,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赵沁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基础骨干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切实加强原始创新;大力提升高校的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国家级科学研究和工程化基地,加快大学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快大学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积极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机制。 对高校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给予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高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人民日报》转自人民网(J-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