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裸考”:今年高考新增名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13:53 东北新闻网

  “裸考”——5月末的一天,谢女士从儿子那里知道了2006年这个高考新名词。

  那天,拖着疲惫的脚步、天擦黑才回到中关村的谢女士,刚进家门便听到儿子一声拖着长音的叫唤:“妈——!”

  “什么事?”谢女士十分警觉地凑上前去。身为高三学生家长的她清楚地知道:在

眼下这关键的时刻,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信息都得小心翼翼竖起耳朵听着,绝不能轻易错过,更不能不当回事儿。

  前两天她就有过一个教训:儿子告诉她,考场已经确定,让她赶紧到那所学校附近包一间房去。当时她没太在意,“家离考场不过两站路,至于要订房间吗?”后来她四下一打听,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很有必要”。当她回过神来再赶去学校周边考察的时候,附近的宾馆、招待所的房间早订完了。服务员说,“早两天就有很多家长来看地方了,根本不问价钱。”

  “妈,今天我们班上宣布了能够得到加分的同学,一共有20多个呢,他们一次能加20分。”四仰八叉躺在床上的儿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是吗?”谢女士心里猛地一惊。谁都知道,高考多一分就能甩掉一大排人呢,儿子班上近50人,有这么多人获得加分的信息对正处于临战之前的儿子,无形中会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本来就很紧张的竞争形势骤然变得更加严峻了。

  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她故作平静地轻声问道,“那你说说,具体有哪些人够资格?”

  “有市三好学生干部、有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有获创造发明奖的,还有少数民族、华侨、牺牲警察的子女,爸爸妈妈是现役军人的,也能照顾提前录取,反正好多呢!”随后儿子嘴里又嘟囔了一句,“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说了,我们这些被剩下的,只有‘裸考’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谢女士追问道。“您这还不知道呀,‘裸考’,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凭考试成绩的人。”儿子回答。

  “那你就凭靠自己的实力考呗!”谢女士给孩子打了打气。

  毫无疑问,在今年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950万名考生中,“裸考”的考生肯定会是大多数。问题是那些不“裸考”的考生凭据的是什么条件?这批人会是多大的一个群体呢?

  据教育部学生司介绍,按照国家规定,能够在高考成绩获得加分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自然属性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这一类学生大约占考生总数的7%;另一类则是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项“奥赛”、小发明等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但是,能够获得加分的考生人数大概有多少,在考生总数中占多大的比例这样的问题,有关部门感到很难回答,“因为情况复杂,不好统计,目前还不能说出一个很确切的数字”,其理由是,除了教育部提出的这些加分规定外,各地还有一些自行出台的地方政策,属地高校也有一些自主性的招生政策,这些都不在教育部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

  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被尊称为“国考”,其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自然是广大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考虑到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对于自然属性一类的考生加分,考生及家长一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对那些所谓“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高考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中予以加分,其合理性何在?20分的加分又是依据什么计算出来的?

  教育部学生司一名负责人解释说,在高考中设立一些保送生的名额、设立一些加分的项目,其出发点是想在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和方式上作一些探索。因为人们都已认识到,“一榜定终身”,即仅凭一次考试来判断一个人的才能,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式,而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考量来判断,来衡量,同时通过淡化“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改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状。

  同时他也坦率地承认,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在高考这个环节的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了一些改革方向正确、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走偏了,演变成带有功利目的的工具。他不无遗憾地说,“我认为,这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值得全社会思考的事情。”

  相信这位教育部官员的话并没有说错。5项学科的“奥赛”本来是让那些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孩子受益的课外活动,由于可能成为进入重点大学的一条捷径,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从小就把孩子绑在“奥赛”的战车上,带起了规模庞大、持久不衰的“奥赛经济”;作为地方政府,从某个角度来说,高考升学率带给他们的压力有时甚至比GDP指标还要大。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在高考中违规违纪常常成为一种有组织行为。

  有关社会对保送生及加分制度的质疑,教育部学生司负责人这样回答:“作为国家出台的政策,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不会轻易改变。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要继续完善现有的政策,譬如,今年年初有记者提出将‘奥赛’与高考保送脱钩,那么在这次高考中我们就提出了让接收保送生的学校要加强文化课复试的要求,而且,我们还会和中国科协商量如何进一步改进管理的办法。”

  虽然考试公平已经成为高考的“刚性”指标,但是现实的环境并不让人乐观,那么,“裸考”生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呢?

  “我们要求,所有的高考保送生、加分的学生的名字都要放到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官员建议,“如果有不实,同学也可以进行检举。”

  可有的学生不愿干这样的事儿,“都是同学,揭发别人不是不够意思吗?”作者:雅克 (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