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尖子献迎考秘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33 扬子晚报

  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如何利用好最后这两天,把状态调整到最佳,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6位高考成绩优异的“过来者”讲述他们当年在高考前的点滴,希望能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

  临时抱佛脚有时也有用

  瞿亮,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于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2004年以高考635分的成绩被南林大录取,成为该校2004年在江苏省录取分数最高的考生。

  “有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也是有点效果的”。在高考的前几天,瞿亮主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重抓薄弱环节。

  瞿亮举例说,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是中等,不是很稳定,有时可以考到110多分,有时才90多分。所以最后一个星期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家复习,他重点抓作文,毕竟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一般考试作文文体都是自选的,在分析了自己平时写作特长的基础上,他选择重点突破议论文,因为议论文这种文体比较稳定,格式也较固定。这样选用自己擅长和熟悉的文体比较稳,不容易偏题。选择了自己想写的文体后,他就精心选择并背诵了一些名言和事例以备写作之用。

  瞿亮觉得,对语文功底较好的考生来说,考试时写作可以很好地创新,争取拿到高分;但基础一般的同学,要选择自己比较有把握的文体写。在抓自己弱势科目的同时,一定各科都要兼顾,对优势科目不要掉以轻心。瞿亮说,刚看到试卷不少考生都会觉得很容易,事实上,有些小细节很容易丢分,所以一定要耐心,细心。考前复习和考试期间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一味地“开夜车,打夜战”。要知道,功夫在平时,最后只是强化知识,查漏补缺。另外,看书时不要保持一个姿势,可以站起来走着看,或者看累了躺一会,总之要使自己精神达到最佳,适度放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是一场心理攻坚战。”瞿亮说,他们高考前经常流行说的一句话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说既要认真复习,又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瞿亮拿数学举例说,有的同学考试中遇到一个难题,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大可不必,一张试卷上大多数题目还是容易的和中等难度的,只要认真做,这些容易的题目可以确保拿到分数,难的题目即使放弃一两个也没关系。“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这是瞿亮高考前经常用来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考前复习不要厚此薄彼

  缪晓晴,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大二学生。毕业于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004年高考成绩663分。

  临考前几天应相对平均地安排好各门课的复习时间,不要厚此薄彼。从身边的许多同学身上我发现,出现高考失误的往往是自己比较得意的科目。因为感觉自己学得好,就在最后阶段去强攻自己的薄弱科目,这种方式在临考前3个月比较可行,但临考前三天是没有必要的。

  针对数理化的复习,考前几天所要做的不再是补差了,而是梳理工作。将学习3年来的知识做一个梳理,不用找什么高考复习资料,我们所用的课本就是最好的材料。已做过足够多的题目了,今年高考考什么,模拟题上不一定有,但课本上一定是有的。针对语文和英语的复习,考前几天需要做的是将那些需要记忆却极易遗忘的知识点再巩固一下。语文和英语的阅读和写作等能力是不可能在最后几天突飞猛进的,我们所能做的是把那些已掌握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临考前每天都应找少量中等难度的题目练练手,保持较好的应试状态。有许多人拿到高考试卷就发慌,不是因为题太难了,而是因为考前几天都没动手做过题了。面对高考会紧张是很正常的,应该说适当的紧张有利于自己快速进入竞技状态。许多同学都有拿到试卷手抖的经历,这并不影响考试的发挥;不少同学都有考前失眠的情况,只要躺着同样有休息的效果。应该看到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战,高考之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挑战等着我们。坦然地应对高考吧,收获的将是一份无悔。

  答题时注意踩点得分

  张文璇,去年高考以601分的成绩从河北邯郸考进南理工,现为该校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大一的学生。

  考前几天,考生容易产生两种错觉,过分自信的人会觉得什么都会了,有了懈怠心理;过分不自信的人会觉得还有大量知识点没掌握,恨不得能有时间再把课本从头看一遍。应对这两种极端心理,这时一张白纸可以帮忙。把课本合上,铺上一张白纸,回忆整本书的内容,把考点、难点逐章逐节默写一遍。能顺利回忆出内容的,就证明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可放心应考;相反,如果默写过程中“卡壳”了,那就得再把书翻出来看看,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

  保证答题效率,答题时注意踩点得分。考生一定把功夫花在刀刃儿上,高考不同于平时练习,可不能悠哉游哉,不该花的时间一点也不能浪费。比如说,数理化的考题中肯定会有很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考生肯定会在草稿纸上演算。这时一定要注意踩点得分,不得分的演算过程就不需要誊写到试卷上,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说到踩点得分,就涉及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要明白哪些是得分点。临考前几天,考生可拿出比较规范的试题答案出来参考一下,知道得分点在哪里。提高答题效率还要注意一点,做题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紧张感,做一遍就要非常认真,尽可能做对,不要认为还有时间复查,不要把问题拖到复查时再来解决。

  挑3套经典试卷纠错

  韩景清,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于南师附中。2005年高考英语138分。

  最后几天里,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英语考前的最后复习准备。

  对考纲词汇的处理。每天安排一定量的词汇复习,可采用看着英语单词边读边说出词义;各种词形变化;反义词、同义词辨析;该词的常见用法、搭配及句型结构以及特殊用法等。

  对做过试卷的处理。挑选3套左右做过的质量较高的试卷,找出自己做错的题目,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

  有针对性地练习。⑴听力。天天听20分钟左右英语,针对自己听力易错的类型,可请任课老师帮你选两套练习题做针对性训练。⑵多项选择题。有计划地浏览自己整理的纠错本和考纲中的交际用语,每天做五题左右的选择题。⑶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从前两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选两三篇完形填空题和四五篇阅读理解题进行训练。⑷对话填空题。可读一些贴近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对话,应关注词形变化对上下文意思的理解。⑸书面表达。利用手头做过的试卷,掌握各种形式的书面表达的布局、框架结构。

  不求都做但求总分最大

  闻昕,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基地强化班本硕连读。毕业于南师大附中。2005年高考总分615分,其中物理143分。

  闻昕高考成功的经验有三部曲:考前准备从容;考试重视策略;家长做好后勤。

  考前保持一份健康的心态,包括平和的心情、自信的态度以及适当的压力三方面。考生该深有体会,自己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做题往往是最得心应手的,所以考前应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切勿使自己焦躁不安。

  离高考还有几天,建议理科考生将课本一字不落地再看一遍,特别注意平时易忽略的地方。其次,建议各位考生将平时做错的题再看一遍,总结错误原因,查漏补缺。另外,这段时间切忌花时间在难题上。

  考前应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首先,应保持高质量的睡眠。要提醒考生两点:第一,失眠很正常,什么也不要想,一会就睡着了;第二,切勿使用安眠药,那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其次,应将自己的“兴奋点”调整至白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每天高考时间段内复习相应的科目。

  考前临走时应再次检查准考证文具等是否都已带齐。镇静地走入考场后,考生们可以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我定会成功”。

  考试时的原则:总分最大化。考完后就不要再想,更不要核对答案。另外,针对一些科目的考试,也有一些技巧:

  语文:作文开头和结尾一定要简练,若是议论文应点明论点;字迹一定清晰工整;可先做文学常识等识记类的题;简答题忌字数过多。

  数理化:坚决做好选择填空等基础题;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考生哪怕算不出最后结果,也要把能推导出的结论全写上试卷;学会放弃,压轴大题做出前两问即算成功;遇着眼熟的题应格外当心;不求每题都做,但求做一题对一题。

  英语:作文字迹清晰工整;千万注意不要涂错答题卡,建议做完一大题即将答案涂上卡;刚考试头脑比较清醒,可以先做改错。

  千万别带着疑问上考场

  王志孟,南京大学电子系2004级。毕业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4年高考成绩663分,其中物理141分,化学148分。

  高考心态的调整很重要,你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高考那几天心情舒畅,思维活跃。

  考前这几天,要规划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对于物理、化学,应把知识点梳理一遍,比如物理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和近代物理我们学了哪些基本概念,各有哪些基本公式;哪些是重、难点;有哪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哪几个重要的实验;哪些地方易出选择题,哪些地方易出综合题……把这些在头脑里过一遍。

  化学的知识点较碎,无机部分把元素周期表弄熟,有机部分把醇、酯等几个代表性物质的性质梳理一遍。实验部分要记住几个典型实验,还有常用仪器的特点等细节。

  这段时间也要做试卷。找一两份中等偏易的试卷做,就当在高考考场上了,找找感觉,练练手,也可增强自信心。看看自己还在哪些方面易犯错误,要注意改正。在考前这几天,一定要把能想到的都想到,有疑问赶快向老师、同学请教,千万不要带着疑问上考场。考试开始时有些同学会紧张,甚至脑子里一片空白。做一下深呼吸,放松心情,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时按平时的做题习惯做题,不要临时换答题风格,否则会影响答题时间和心态。如果试卷上有题不会做,也不要慌张,赶紧做会做的题,一定要把能拿到的分拿到手。有空时再考虑不会的题,仔细地读题,挖取隐含条件,如果实在做不出,要尽量把你想的写上去,高考题是按步给分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