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合肥实验学校: "偶然"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必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4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提起合肥实验学校,很多人首先是一种景仰,其次是感到神秘,还有觉得高不可攀的心态,因为这所学校只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却已经取得教育教学上的诸多成绩,简直是个谜。

  十九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培养出十位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其中87级(第一届)学生钱芳从中国科大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化学奖;

合肥一中理科实验班五年招生,我校共为实验班输送五名优秀学生,输送的百分比大大高于合肥市同类学校;每一年的中考平均分数均超合肥市均100余分,综合评价均位居前列;实验学校的几乎所有毕业生走出校门均具备良好的发展潜质和雄厚的发展实力;实验学校的高中办学水平与质量一直位居合肥市同类学校之首,一次本科达线率位居合肥市第五至七位;06年第一届直升班学生(03年中考模拟平均分数551分)参加合肥市二模本科达线率为57%,又一次显示合肥实验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八位近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人事局组织的入编考试,七名入围第二轮,六名正式入选,等等。

  哲学上说:无数个偶然构成一个必然。实验学校发展历程上众多的“偶然”教育现象频繁出现,教育成效的纷纷展示,其实背后有一个客观教育“必然”,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教育必然。

  教育必然之一:学校早在1987年办学之初就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学校的重要职责就是教学生具备会自育、会自学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得以可持续发展。十九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常态儿童才智得以较为充分、超前发展,个性得以较为自主、和谐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地进行挖掘实验,相信学生才智的深蕴性与可掘性,近四年来152次教育教学研讨会,200多节的公开、研讨、观摩课,近20次的专家报告,无数次的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彼此真诚探讨与合作,从“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改革、学生课外阅读模式、学生“做四个主人”活动模式以及学生个案分析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扎实细致的探索,走出一条引导学生会自育、会自学的有效路子。实际教育教学中是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放心、对学生放手。一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旨,勤于在工作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为学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理念基础。

  教育必然之二: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双重机构,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之根本。我们以“艺友制”教师发展模式的构建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用“欣赏艺友卡”、“自我欣赏卡”来鼓励、激励教师;通过“艺友互赏谈心会”集思广益,发挥教师想像力,激发教师创造力,实施“四个对话工程”(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丰富教师发展的内涵。近几年来学校涌现一批又一批合肥市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省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省优秀班主任、省优秀大队辅导员、国家级与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今年有三位教师申报合肥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师的课堂教学功夫和水平得到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同仁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教育必然之三:扎实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合作、爱满校园”是实验学校的校风,“大手拉小手、携手共成长”是基础教育一贯制的实验学校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在实验学校的校园里老师爱生如子,学生尊师如母,“亲其师,信其道”在校园里成为不变的真理。自创办之时就有,二十年来一贯坚持的一年一次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创造节”既是学生成才、成长、成人的重要平台,深深刻在学生的心坎,又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互相交流的重要载体,影响孩子的终身。体育节上师生同道奔跑,同步跳跃,一道运动,一样健康;艺术节上师生同台献艺,同声歌唱,一样心情,一道倘佯;读书节上师生同读一本书,同叙一样情;创造节上师生共同策划齐思妙想,一齐动手,互相启迪。办公室里有师生朗朗的笑声,教室里有师生交流的细语,一切是那样的温馨,到处是那样的亲切,俨然是完全意义上的“实验之家”。

  教育必然之四: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完美结合的课堂。课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抓住课堂教学质量的抓是根本性的抓,抓住课堂上教师引导作用发挥的抓是关键性的抓,抓住课堂上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抓是实质性的抓。实验学校就是这样始终不懈地这样抓,设计“引导自学型”的课堂结构改革模式,实践“明确自学重点、安排自学时间、讨论自学情况、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发表自学创见”等课堂教学环节。近四年的努力实践,学生只有主动的学,没有被动的听,课堂的秩序不用“维持”,学生的习惯自然习成,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负担明显减轻,课外空间进一步扩大,“轻负担、高质量、见长效”是实验人共识,更是实验人的行动,也是社会的一致好口碑。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思路更加明晰,学生的行为更加自信,办学成效更加明显。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用10年时间高水平、高质量完成12年的教育教学任务,绝非一般的偶然,而是必然支配下的“自然”,教育上没有无准备的偶然成功,只有无策划的必然失败。

  实验学校发展始终没有离开专家引领、同伴合作、过程反思、行动跟进,尤其是近四年来著名教育专家、合肥市人大副主任何炳章先生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来学校实地指导教育、教学、科研,走入课堂、走进学生、走近教师,手把手的教、点到点的问,进行细节性探究、模式化实验、发展性评价。152个半天实际上已经无声地告诉了我们实验人应该怎么办?--可持续、和谐、科学发展的“真教育”需要的是真教学、真活动、真交流、真研究,这也是实验学校近年来能得到快速发展的必然性之所在。

  □叶传平

合肥实验学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