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进入最后冲刺期 考生家长亦受“煎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7:52 中国新闻网 | |||||
6月5日,山东省图书馆阅览室里,大批即将参加2006年高考的高三毕业生在进行最后的拼搏。这些学生来自济南各高中,目前学校已经给他们放假备考,他们不约而同聚集到图书馆。中新社发 周青先 摄
漫画:孩子要高考中新社发 唐春成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五日电题:中国高考冲刺期考生家长受“煎熬” 中新社记者马海燕 再过两天,中国九百多万考生就要走进考场,角逐二百多万名大学本科录取名额。从过去“黑色七月”到如今“黑色六月”,从过去看报纸填志愿看录取到如今网上填报、网络查询,高考话题年年有,考生年年成焦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家长焦虑的心。 北京的张女士家有考生,从过完春节后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择学校还是选专业、模拟考、如何参加高招咨询、冲刺期怎样“管”孩子、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这些原本让她觉得很遥远的事情,一下子成了她每天关注的必修课。张女士也一下子觉得自己老了许多,高考考的是孩子,同时接受考试的还有家长。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特有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社会环境,上大学从最初承载着跳农门、改换门庭带来城市户籍、工资、待遇的变化演变为今天选个好学校、站个新起点、找个好工作的必经之路。无论哪个年代,大学对人命运的改变、对家长的吸引力都是一样的。没有经历过特殊年代的人不会明白中国家长对孩子考大学的那份热情。 家有考生的家长们承担着厨师、保姆、心理医生、家庭教师等多方位的职能。每天定好营养菜谱,晚上做有营养的宵夜,包括削铅笔、买书、洗衣服在内的所有“杂事”全包,当孩子遇到紧张、焦虑、成绩下降时还要以合适的方式加强引导,有的父母甚至捡起了多年没摸的课本帮助孩子复习,制定学习计划。 一位湖北的母亲从第一个孩子高考起就辞职在家专心负责孩子学习,六年时间先后送两个孩子进了重点大学,她也从一个家庭妇女变成了“高考专家”。每当邻居有孩子考试时,她会头头是道地告诉家长们应当怎样调适自己的心态、怎样调整孩子的状态,三次摸底考试作用究竟如何、高考分数线的大致范围和如何填报学校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 家长们除了将高考给他们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同事、朋友沟通缓解外,还有的父母选择了“博客”这一最新的网络形式。一位母亲没有想到自己的博客一开通,一个月的点击量就达到了一万多,也得到了四面八方无私的帮助。 而孩子也越来越理解父母,很多孩子在网络上的留言也让父母感动:“妈妈,我长大了,自己的路自己走!你们为我做的一切我会铭记在心!”高考只是孩子成长道路的一个关口,孩子与家长的良性沟通则是伴随一生的良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