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2006年高考专题 > 正文

四个年代的高考作文感言(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58 云南日报

  不同年代的高考作文 不同年代的高考记忆

  

四个年代的高考作文感言(上)

  张大鹏/图 新华社/发

  1956年写了19岁的人生感悟

  受访人:钱新宇,69岁,退休老师,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那个年代所有东西都是上进的,有一种动人的蓬勃朝气。”回想起1956年的高考,69岁的钱新宇脸上堆满了笑。50年前,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次在云南招应届生,钱新宇没有告诉父母,就自己做主报名考试。那一年,全国统一招生的高考作文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而中国人民大学是单独招生,写的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钱新宇的思绪飘进昆明城的小东门,一条小巷深处是他的家,今天已经是西南大厦。作文中,钱新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大东门常有乞丐出没……“隐约记得有些19岁的人生感悟,记得去念大学前最早的青年路等。”钱新宇笑着说,反倒是同学对文中的内容记得更清楚。

  “50年代的高考生比起现在的学生来说,轻松多了。直到录取名单登在《云南日报》上时,父母才知道我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说起本报和云南交通之声最近主办的爱心送考,钱新宇连说了几次很感人,也很感触。“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云南就已经有爱心送考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是一名转业回来开车的志愿军,是他送我们20多名大一新生进京求学的,他叫范进山。用了4天多,从沾益送到广西的金城江,出富源县时,还专门安排我们吃了顿告别家乡的饭。”

  因为经济原因,在京4年,钱新宇没有回过一次家。大学期间又碰上“大跃进”,有两个学期是在农村度过的,磨练很多。钱新宇说,一个人能读一读大学,接触很多知名学者,对今后的生活很好,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也完全不一样。“现在条件好了,进入大学后更应该学会锻炼和提升内在气质,能独立战胜困难。”

  1978年高考作文很不过瘾

  受访人:费嘉,49岁,作家,毕业于云南大学

  1978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这一年的作文题最特别,缩写一篇成型的文章,叫《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作家费嘉试图回忆作文的具体内容,沉思了半天,还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对我来说写文章本来是一种享受,可当年的高考作文是缩写别人的文章,唯一的印象就是很不过瘾。一点也没发挥我的特长,是硬着头皮上,没想到语文成绩最后还是全县最高分。”

  说起高考前的那段时间,费嘉用“艰难”来形容:没有老师辅导,白天照常劳动,晚上要在昏黄的灯光下刻苦学习。“我每天都要写篇文章来磨练自己,可以说对任何作文题都游刃有余。”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感动,28年后,费嘉仍感动他那个年代的“爱心送考”。“高考在1978年还是一件新鲜事,考试当天,5个同是知青的好伙伴,把我送到5公里以外的考点,然后趴在考场的窗子边,面色严峻并充满期待地看着我,比我自己还紧张。当然,他们非常守纪律,从头到尾没出一点声。事后,心里感叹万一没考上实在是对不起他们。”

  由于没办法查询是否被录取,在等待通知书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费嘉和5位伙伴把邮递员问得见到他们就躲,直到8月份的一天中午,他的房门突然被人撞开,正想发火,一看竟是手拿通知书的邮递员。“你看,通知书我已经送来了,我要先撕开看。”邮递员十分激动地大叫,“真的是云南大学中文系,现在终于可以见你们了。”

  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作家,真正进入大学后,费嘉才知道大学并不仅仅是作家,还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大学很关键,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一种自觉性。”他相信大多数考生都能考好,因为这些考题就像为考生量身定做的鞋子;所不同的是,自信的人刚好合脚;而不自信的人,则会在慌乱中把左脚的鞋子穿到右脚上。

  1988年希望好习惯越来越多

  受访人:陈翔,36岁,媒体文案,毕业于西安某高校

  说起1988年的高考作文,陈翔很自然就回答了出来,“《习惯》,一定是《习惯》,肯定没错。”18年前,他的文章大体是这样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好习惯催人上进,坏习惯拖人后腿。比如说我有不好的习惯,人比较懒散,念书不积极,用钱不太节俭,没有艰苦朴素的意识……”文章结尾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改。“不好意思,18年过去了,直到今天都还没改。”

  其实,1988年的高考生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有80年代大学生的理想,也有90年代大学生的现实,两者常常发生碰撞。1986年与1987年都是看图作文,但这一年却不一样,《习惯》任何命题文字都没有,有点发蒙。后来就联想到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大家的好习惯来共同努力,才有了一点谱。“这个标题展开得很好,多少能反映这一代人的思想。”

  因为对高考成绩不满意,陈翔特意去查了分,没想到50分的作文满分还得了40分。他想跟今年的高考生交流经验,文章最后得分如果不差的话,应该是比较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以前的媒体没有三贴近宣传。“但贴近自己应该是写文章的永恒真理,这样容易感人。”

  说到这里,陈翔不好意思地喝了口水。“习惯,真的是个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在即将开始的新生活里,坏习惯越来越少,好习惯越来越多,不要像我,到今天还一事无成。”

  生命像流水,总有分叉的时候,念大学是人生的一个经历。“随着扩招,高考难度的减小,大学生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靠拢,高考生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把握现在,珍惜现在。”

  编者按

  但凡经历过高考的,心里总会留下一些印迹。高考作文,则几乎成了历届高考生的群体印象,你能回忆起高考那年解答过什么一道数学题吗?你一定想不起来吧!但你肯定能容易回忆起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什么?因为高考作文成了每一位考生在规定动作和标准答案之外,唯一能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渠道,也是唯一让你张扬自我个性、情感、思想的考题,作文好就是自己和别人拉开考分的撒手锏。能者,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不能者,咬破笔头,沉吟半天也只写出个寥寥数语。可爱的高考作文!可恨的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记录下了每个高考生人生阅历中难得的一瞬,更在一定程度上附着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如:1980年的《画蛋》,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1983年有名的漫画《挖井》,就是“文革”后国民整体文化与思想复兴的体现。1998年的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及去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关注的触角伸到了多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同时代的人回忆自己的高考作文时,有着怎样的记忆和情感?本报采集,是不是也让你走回到高考时光和曾经的青春岁月?

  谭江华(春城晚报)

  相关专题:2006年高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