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我的大学和我朴素的大学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8:56 东北新闻网

  

我的大学和我朴素的大学生活

  东北大学的四年级学生奚卫宇刚刚吃完自己的5元午餐,他笑着说,吃饭有个秘诀,打3两饭其实和4两饭给的饭量差不多一样,可自己每顿省一两的钱,四年就是个大数。小奚说,自己属于比较会过的孩子,因为家里生活并不富裕,所以自己的一些“奢侈”需要,就要靠自己勤工俭学,“自己会过一点,就给家里减少不少负担。”

  大四学生奚卫宇说,自己属于学校的中间消费群,高消费的月消费约为1000多元,中间消费群为500元左右,低消费群为200元上下,大部分为中间消费群。我从来不羡慕过得“特滋润”的人,因为他们大多靠吃父母,而我更喜欢花自己挣到的钱,因为花起来心里踏实。“吃饭、穿衣是我最大支出了”,一般每月支出为450元,其中在食堂吃饭花掉300元,交往费用40元,买衣服80元,余下的是通信费、交通费等。“不过,这个月有点花冒了,”奚卫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临近毕业,请同学撮了一顿,又和几个朋友去野外生存了一把。不过,幸好前几个月找了几个活,所以没有大的亏空。他说,前阵子赚了点,在三好街帮着装了台电脑,又给一家公司发了两天传单,再加上平时做家教的积蓄,“不过,现在手里可没钱了,需要继续努力。”他说,其实自己特别想能够彻底养活自己,不向父母要钱了。

  小奚说,自己的大部分同学的生活和自己差不多,虽然每个月父母会给一些钱,但自己会出去打些工,完全靠父母养着觉得挺羞耻的。而他的同学大三的王洋说,现在学生消费要比以前多,所以如果完全靠父母的话,会给他们增加不少负担。比如,大家基本都有手机,条件好的买名牌机型,差点的买二手机。因为学生的社会交往普遍比以前多,很多人在外面勤工俭学,尤其是像小奚这样的大四学生,面临就业,为沟通便利,通信费更高一些。还有上网费,有的富裕点的学生还会自己买电脑。“现在人情消费也真不少,”小奚说,比如最近自己的一些同学开始陆续结婚,自己都要随礼,而到外聚餐也免不了,因为许多同学都说,与同学朋友一起到外就餐,是联系感情的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再说,过生日,拿奖学金,得到荣誉,如果不请客,就会被说成是“小抠”。他说,幸好自己没谈恋爱,谈恋爱可是个综合费用,会使通信费、吃穿费用、交通费用等大幅提高。

  小奚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挺不容易的,除了做家教,就没有什么更多技术含量高点的工作了,所以有的同学为了多赚点钱就拼命地接家教,有的能接四五个。他自己做得最多的工作也就是家教,尽管有时候,父母会说,也不差那点钱,但看着越来越衰老的父母,他觉得自己目前虽然不能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但总应该负担起自己。他说,80%的同学会出去打工。

  记者走访了一些老师,他们认为现今的辽宁的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有责任感的,但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比如消费的盲目性以及在消费上表现出的程度比较严重的幼稚和任性,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消费。另外,有些学生心理幼稚,有攀比消费的现象。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太好,为了和同学一样,“打肿脸充胖子”。最突出的就是理财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生活费,过着“前半年富翁,后半年乞丐”的生活。老师们分析,这些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另外也是受社会环境影响。还有就是由于家长给的零花钱多,养成了孩子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方式。其实,大学生们的消费往往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所以学校很注意加强引导学生的正确的消费观,让他们建立责任感。东北大学团委书记常亮介绍说,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都会请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和校外的知名教授给学生做关于理财方面的专题报告,各个学院也会根据自身特点,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学校会以消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理性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提倡勤俭节约的风尚。

  另外在3·15时,学校还会举办专门的讲座和座谈,使学生了解消费知识和技巧以及消费品的选择、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请专业人员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学校还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机会,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形成学生的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计划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和理财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图片说明:通信费现在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开销(左);许多大学生真正用在书籍等学习方面的消费并不高(中);老师说,现在多数大学生们的理财能力还比较差(右)。 本报记者王昕杨靖岫 (辽宁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