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孔子家谱将第五次大修订 准后裔拟鉴定DNA认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09:47 中国新闻网

  

孔子家谱将第五次大修订准后裔拟鉴定DNA认祖

  中国最大单幅孔子磨漆画像在苏州诞生(中新社资料图)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牛津祖先”公司通过DNA“寻根”对比测试发现,现年48岁的英国移民后裔、美国会计学教授汤姆·鲁宾逊的Y染色体与成吉思汗的“精确匹配

”。鲁宾逊被确认为成吉思汗迄今为止第一位在欧美发现的男性后人。这一消息给一些孔子“准后人”提供了灵感。他们想证明自己确是孔子后人,却拿不出证据,由此想到要求助于DNA鉴定“验明正身”。

  孔氏修谱

  “无证据后裔”束手无策

  有些孔氏后人想入谱,但却说不出他属于哪个谱支,甚至连辈分都不知道,这就给入谱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孔子家谱第五次大修订

  上世纪30年代,山东曲阜孔府曾经修订过一次孔氏家谱,那次修谱由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先生主持,始于1930年,于1937年完工。当时国民党要员、后来成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曾经对那次的修谱工作慷慨解囊,孔祥熙曾经一次性捐款1000大洋用于修订孔氏家谱。

  按照孔府家规,孔氏族谱有一“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1996年5月,经孔德成同意,由德字辈兄弟发起,开始进行孔子家谱续修筹备工作。1998年2月,香港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此后,为加快孔子家谱续修工作,另成立71名孔氏著名人士组成的委员会,推举孔德成为名誉主席,展开孔氏族人登记工作。1998年6月1日,协会发表了续修《孔子世家谱》告全体族人书,主要是概略性地阐述了孔子世家谱的由来、此次续修的发起、资金的筹集等,同时号召族人参加这次续修。

  山东曲阜孔子家谱修谱协会编辑孔德威先生已年过花甲,从1996年筹备新一轮修谱时开始,他就把退休后的所有时间用到了修谱工作上。按辈分算,孔德威是孔子的第77代孙,属德字辈。孔德威还有个哥哥,叫孔德宏,现在他们两人在曲阜负责主持修订孔氏家谱工作。据了解,在江苏和安徽还有两个修订家谱的分会,也是由孔子后人组成,曲阜的总会加上江苏安徽的分会,构成了孔子家谱修订的主力军。

  历史上,孔子的家谱一共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修订,这次是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说到这次修订,孔德威颇有感触。因为规模大,注定了此次修订工作量的繁大,同时,还有一些工作量之外的因素在制约着此次族谱的修订。

  孔德威告诉记者,孔子的后人散落于全国各地及海外,他们只负责国内部分家谱的修订,海外的孔子后裔由设在香港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负责收集。

  ●部分后裔难查支谱辈分

  在修谱的过程中,调查核实用去了大部分的时间。此次续修还得益于《孔子文化大全》一书,该书于1990年出版,大全包括全套《孔子世家谱》。另有孔氏后人珍藏十世的一部乾隆谱,再加上各地族人提供的支谱,才使协会有了可靠的依据进行续修。其中尤以上世纪30年代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孔德威和他的助手就以这个为线索,每到一个地方调查之前,他们都会查看《孔子世家谱》,然后顺着那上面的一些记载,去追寻族人繁衍的踪迹。

  有些孔氏后人能够拿出支脉家谱来,而这些家谱又能和《孔子世家谱》对上,那么,这一脉孔子后人就能比较全地收入新修的家谱,用孔德威的说法是“这些人运气不错”。有些孔氏后人想入谱,但却说不出他属于哪个谱支,甚至连辈分都不知道,这就给入谱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孔德威说,有些孔氏后人虽然没有家谱,也不知道自己的辈分,但是由于口口相传,他们知道自己的代次,比如77代、78代,这样还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一些线索。“最头疼的是那些既没有支谱又没有辈分,连代次都不知道的后人。”

  说到修谱的初衷,孔德威说,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参与修订孔氏家谱并将之修成,也不枉为孔子后人了。”

  专家支招

  ●提取DNA即可验明“正身”

  按照专家解释,那些既没有支谱又没有辈分,连代次都不知道,却想入谱的孔子后人,只要提取体内DNA进行检测就能确定“正身”。

  除经费的制约和族人的信任外,目前摆在孔德威和修谱同仁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既没有支谱又没有辈分,连代次都不知道,却想入谱的后人。”这些人虽然姓孔,但却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是孔子的后裔,甚至有些不姓孔的人也说他们是孔子的后人。孔德威说,这些人有可能是孔子的后裔,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孔子后裔改姓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拿什么来证明?并不是所有姓孔的人都是孔子的后人。”

  对此,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曾经给孔德威他们支过一招,那就是利用DNA检测技术来辨别这些人是否真是孔子的后人。根据研究所专家的解释,如果有人想证明自己是孔子后人,那么只要提取人体细胞当中的DNA进行检测就能确定他是否真是孔子后人。

  ●DNA可透露宗族遗传信息

  记者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处得知,人体细胞当中的DNA不单单能决定眼珠和皮肤的颜色,而且还留下了我们祖先的信息。一个孩子的基因当中包含着父亲和母亲双方的遗传信息,但其中只有两个部分保存着相对纯粹的父系或者母系遗传信息:Y染色体(由父亲传给儿子),线粒体DNA(由母亲传给儿女),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拥有相同Y染色体的男性必定源自同一祖先。在进化中,Y染色体上发生的突变会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到男性后代。这些信息是该家族的一个宗族标记,找到这些遗传标记,不仅可以得到自己父系或母系的相关资料,而且还可以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

  四川DNA亲子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DNA检测的手法很简单,只需要从口腔壁上刮下一些细胞,然后利用专业仪器进行分析,就可检测出基因中的一些独特遗传标记,然后告诉你你所属宗族和种族的相关信息。那么,如何获得孔子的DNA样本呢?有关专家表示,只要取得孔子一个嫡系后人的DNA即可。

  “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孔德威说,关键是做这种检测花费较高,很多人想通过DNA检测来证明自己确是孔子后人,却承担不起每例检测千元以上的费用。据记者了解,DNA检测在国内尚属新事物,只有少数的一些实验室和科研机构能做,每次的检测费用也在1000元以上。根据记者对一些孔姓人士的采访,他们表示如果经济允许,会考虑通过DNA检测来验证自己是否为孔子后人。

  ●历史溯源:后裔迁徙流派

  秦汉时期,孔子后裔有少数人迁往他乡。东汉末年,二十二代孔衍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后逐渐成为当地望族。唐代迁居外地者渐多,三十五代孔贤徙居河南宁陵,后代繁衍,形成宁陵派;孔立言定居河北献县,其后代形成献县派。三十六代孔至避乱于河南鲁山,其后裔形成鲁山派。三十八代孔惟时,三十九代孔温宪,四十代孔绚、孔绩,四十一代孔昌弼,四十二代孔(禾丹)、孔桧等,或因居官,或因避乱,先后外迁定居,其后裔日渐增多,分别形成浏阳、郏县、桂东、丹阳、临江、岭南、庐江、平阳等支派。

  四十三代孔仁玉之后,其后裔又大量外徙。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赴扬州陪郊祀,因金兵陷兖州而未归,随高宗南渡,定居于浙江衢州。其后五代相继承袭南宗衍圣公爵,子孙繁衍,形成孔氏南宗。此后,还有40多支外迁,各支派在外地聚族而居,小支数十人至数百人,大支(派)数千人至数万人。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清末,“自六十户至今约六百年,瓜瓞绵延。遍于鲁地;再合唐、宋、元、明时落居各省县族人,中国内无处不有。”民国年间,孔子后裔不仅散布山东各地,还散居在浙江、江西、四川、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河北、江苏、安徽、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黑龙江、青海、陕西、辽宁、云南、贵州等20余省区。至20世纪80年代已遍布全国各地。【来源:北京晨报;作者:李岚峰】

  ●孔子后裔统计

  海内外后人约300万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孔子身后,四代单传,自第八代起逐渐繁衍,迄今已历2500多年,子孙遍于全球。孔德威表示,根据最近续修孔子世家谱的统计数据显示,孔子的后裔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中国及海外,“将近300万人”。中国内地的孔子后裔约250万到260万人,以曲阜为居住中心。海外的孔子后裔以韩国的8万人最多,其次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居住在台湾的孔子后裔也有2000人左右。

  韩国孔子后裔8万人

  孔氏族人向海外迁徙,最早始于元代。当时,蒙古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鲁卫王之女承懿公主下嫁给入元为质的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1450年,承懿公主带着侍从——孔子的54代孙孔昭等同行。孔昭则成了韩国孔姓的祖先,其后裔多以昌原为籍贯,子孙繁衍,名人代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

  韩国孔子后裔有自己的族谱,还有自己的组织,称 “曲阜孔氏大宗会”。大宗会前加“曲阜”是表示不忘祖宗的意思。韩国孔氏中有不少人在军政界、工商界、教育界都有一定成就,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韩国孔子后裔已传至第86代,而中国则仅传至第83代,据孔德威解释,这是由于韩国早婚的习俗所致。到目前为止,韩国的8万孔子后裔中已有近3万人入谱,其余的还在陆续添加进来。

  ●当代孔子知名后人

  第72代后裔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第73代现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的孔庆东

  第73代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

  第74代孔繁森,领导干部的楷模。

  第74代孔繁礼(192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编委,安徽阜阳师院古籍所顾问,苏轼研究专家。

  第74代孔繁星,当代诗人。

  第75代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第75代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第76代孔令境(1904—1972),原名令俊、若君。近代文学家。

  第76代孔令朋(191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

  第76代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李岚峰/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