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有特色就有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0:10 大洋网

  暑期将至,在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内,毕业生纷纷在打点行装,准备踏入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因为就业去向的不同,这些毕业生心情也是各异,可谓有人欢乐有人愁。

  喜忧交织就业路

  高职生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其优势在于灵活的实践操作技能;与中专生和技校

生相比,其优势在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高职院校培养的“银领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欢迎。有不少高职院校宣称自己每年的就业率都达90%%以上。

  单从就业率看,高职生就业形势喜人。但从高职生的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的程度来看,却是差强人意,不容乐观。在与一些高职生交流时,他们也承认,现在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爱好相符的工作。

  “到处是拿着推荐表的人,你挤着我,我推着你,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争一个理想的岗位。真的怀疑这几年上学是否值得……”“心已憔悴,梦已破碎,天生我才何处用?”这是一部分高职生参加就业市场回来后的感慨。

  与此相反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宋金锋,我省某校06届模具专业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他已经通过了车工、钳工、无线电装接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和家用电器维修工等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了5个职业资格证书和1个中级制图员证书。2006年3月,深圳富士康集团来学校选才,宋金锋以其专业优势和突出的职业技能被选中,试用期月薪2000元。据宋的班主任介绍,在宋金锋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了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该班在今年3月即被省内外知名企业抢聘一空,达到了100%%的就业率,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为海尔集团、富士康集团、JAC集团、国风集团和三洋洗衣机有限公司。

  定位准确天地宽

  同样的教育层次,不同的就业结局。这其中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定位准确的学校,就业率总是很高。

  高职院校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与用人单位高度仿真的真实工作场景,按照社会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的素质和技能。高职教育还应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不但要获得学历证书,还要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做了有效的尝试。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较早地设置了实训中心,通过“剖析职业标准,优化实训项目,精选培训菜单,编写实用教材,推行职业证书”等措施,努力打造学生灵巧双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该中心目前能够提供40多个工种类的职业资格鉴定。学校规定:所有毕业的高职生必须获得至少一个技能证书。

  许军,该校自动化321班的一个普通的学生。他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谈起了在实训中心上单片机这门课程的乐趣。每次上课,任课老师只用大约40—50分钟的时间讲课,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做一些贯穿书中要点的实验。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周,老师把同学们分为四组分别做了语音调速、语音报时、远程控制、声控小车、声控机器人等实验项目。在亲自动手做产品的同时,许军还萌生了做一个电话远程控制系统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该系统现已制作成功。临近毕业时,许军在合肥荣事达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特色发展育人才

  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正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及发展模式。

  校企合作是解决学校资金相对匮乏、实训设备不足难题的有效办法。企业良好的设备为学院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与学院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学院向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教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二者可实现共赢。

  促进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和集约化发展也是可行性之路。针对高职院校的问题,采取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职业院校与职业院校之间在资金、技术或资源等方面的契约型联合,可以达到师资的共享,实验实训设备的共享。在双赢的前提下,吸引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解决高职教育在实验实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促进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并进而解决高职生的就业问题。

  另外,开展“订单式”培养也是一很好的尝试。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订单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的岗位技术要求紧密衔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表,企业则按照订单要求,接纳学校的毕业生。“订单教育”这种办学模式,要求教师队伍必须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采访中,一些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向记者感叹此类教师太少,这已成为新世纪高职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来源: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