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七万元包机赶考与“范进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5:05 温州新闻网

  ◎叶扩

  话题提示——湖南两高考生,因为亲友在陕西生病,而耽误了赶考的行程。在高考前一天,其中一个考生的父亲焦急而内疚地央求海航帮忙,航空公司“特事特办”,并且在上级的重视下,一路绿灯,用了40分钟就“出乎意料”地办妥包机手续。两高考生花了七万元包机,顺利参加了这次高考。(6月9日《温州都市报》第10版)

  海航方面表示,这次多部门联动积极促成此事,并非因巨大利益的驱动,而是事情本身有相当的意义:考生们寒窗苦读十年,最终就是为了高考一搏,要是因为外在原因让孩子失去参加考试的机会,那实在太可惜。在笔者看来,海航方面这种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颇为难得,实际上更深层的隐喻在于其凸显了人们浓重的“全民高考”意识。

  这不由让笔者想起了吴敬梓笔下的著名人物范进。范进和他的乡亲们,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对人才的价值判断已经发生了扭曲,人们在他中举前后的表情,仍然是现在“全民高考”的经典样本。范进之所以中举会疯掉,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压抑的科举制度造成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全民高考”意识称为“范进情结”。所谓“范进情结”,就是高考至上,只认分数不认人。当然,对于经过十年寒窗的考生来讲,高考无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社会给予一定关注似乎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关注,其实是建立在弊病丛生的高考制度上的。恢复高考以来,人们在高考作为硬性的评判指标下,整个思想都已被“范进情结”毒化和麻痹了,但很多人浑然不知正是这种思想造成了青少年和家庭教育困局。

  高考期间,整个社会几乎都在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运行,“高考扰民”现象,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的背后,实质上反映了现在的社会仍然缺乏多元化的人才价值评判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制度存在的痼疾。

  有人感叹:“中国的教育难道是加工厂流水作业,层出不穷地生产一个品种?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发挥力在这种强大的模具的挤压之下被禁锢甚至消失了,不可怕吗?”如果人们不反思高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不对高考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那么范进中举后疯狂的悲剧、七万元包机赶考的事情,明天仍将继续。

来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