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泥腿子”教授河塘边传经送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5:00 新民晚报

  到2010年,全国1000个县、1万个乡镇将诞生100万个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2000万农户。去年开始,农业部一项名为“全国科技入户工程”正式启动。这项工程被比作农业科技的“核爆炸”,而启动这场“核裂变”的是全国14位水稻、水麦、玉米、大豆、生猪、奶牛、水产养殖、农机、农垦等行业著名教授、研究员。其中,渔业科技入户的“领头人”是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王武教授,他戏称自己是“渔头”。

  传经2个月跑12个县

  上周,王武教授和他的助手李应森副教授刚结束了福建、广州、广西之行回到上海,从今年3月初开始,他们已经连轴跑了全国10个省的12个县,每到一个县,他们都要与当地的技术人员座谈,并走访至少30户养殖户。“不少农户都拉着我们不肯放,恨不得让咱俩长期住下呢。”李应森老师说。

  去年,农业部首先在全国100个县开展科技入户试点,今年又扩大到200个县,并建立了一条特殊的技术“传送带”:首席专家指导一批省级专家,省级专家再指导一批县级专家,每个示范县遴选出50位(渔业占20位)左右技术指导员,每个指导员带领20多户示范户,一个示范户再带动20个农户。先进、实用的增产、增效技术和科技成果都放在这一“传送带”上,输送给农民。

  送宝螃蟹“窜”大25克

  66岁的王武教授很爱往农村跑,去年他有4个月的时间,都是在农村里度过的,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泥腿子”教授。王武指导的5个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去年渔业增效都达到了15%以上。

  王教授告诉记者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广西合浦县有一个对虾养殖户,总是感叹自己运气差,养了7年虾,3年亏本,4年赚钱,一亩也不过赚几百元钱。通过向技术指导员“取经”后,一季就赚了4万多元,他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其实,养殖户缺的不是运气,而是科学方法。”王武教授在当地推广了简易的水质测试、分析技术,农户自己就能到池边测pH值、溶氧、氨氮、亚硝态氮,对水质进行“体检”和分析,及时调控。

  在辽宁省的盘山县,不少农户养殖辽河蟹,可是个头很小,只有50克至100克。王教授先后去了4次,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原来当地农户都给螃蟹“吃素”,用土豆做饵料。王教授就带领农户从改革螃蟹的“伙食”着手,结果全县螃蟹的个头一下子上“窜”了25克。

  查账每户布置“作业”

  在开展渔业科技入户的过程中,王武还抓起了“数字养殖”。“过去农户对投入、效益、鱼苗多少、饵料放多少都弄不清楚,产量竟然以箩筐来计!”于是,王武给每个示范户布置了“作业”——建立“池塘管理日志”,温度、水质、饵料投放量都一一记录在案,每个月汇总一次,这样效益好坏一分析就知道了。现在下乡,王教授最着急的就是跑到农户家里“查账”。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目前正处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尴尬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转化为生产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好。”王教授说,他也迫切地希望更多的农业科教人员能加入他的队伍,下到农村第一线去,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和五湖四海上。

  本报记者钱滢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