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世象再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5:2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家长激动:上树抓知了,当街拦汽车

  政府紧张:考场装屏蔽仪,120闪灯不响笛

  高考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不是各地奇怪的作文题,而是家长和政府部门为高考“护航”的种种“热情”。据多家媒体报道,高考期间,不少高三家长担当起交警和环保人员

的角色,又是阻挡汽车通行,又是上树抓知了,甚至打电话要求飞机停飞。一些政府部门也十分紧张,不仅在考场安装手机屏蔽仪,还规定120闪灯不响笛……

  对这诸多新闻,不少人质疑:“全民皆兵”迎高考会不会在过分拔高高考作用的同时给考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会不会强化了成才只有高考一条路的错误导向?或许,大家需要听听教育和心理专家的意见。

  过度关注高考是大众想向上层流动的强烈愿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伟)

  没有子女参加高考的人,也许会觉得家长甚至政府部门对于高考的过度关注是滑稽和过头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坏、对错去评价。

  从情感上而言,护考的种种行为可以理解。不少家长给人感觉行为荒谬,但他们自己却是十分郑重其事的。譬如家长上树抓知了,与其说他可笑,不如说他令人心酸。当理性和感情冲突时理性往往无能为力。对此我持理解态度。不过,也不可否认教育也有偏离和脱轨的时候。社会越是关注教育,对其的控制和干预越会严格,而教育按照自身内在逻辑自然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小。在多方面力量所组成的合力的冲击下,出现一些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仅仅在中国出现,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在高等学校招生方面出现偏差。

  高考被过度关注,我觉得有一些深层次原因:1、民族重“学”。对学问的重视带来了对考试的尊重甚至崇拜,这与中国的国情相关,也体现了大众想从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的强烈愿望,其中包括了本身富有、有地位的人群,即使他们的子女没有身处底层的忧虑,也需要保证他们已有的社会地位。2、从现实来看,越来越多人能够上大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那样头顶“天之骄子”的光环,反映在高考中,则表现为众人争夺一流大学的录取机会。所以,即使大学的门槛低了,门口大了,但竞争依然存在甚至更加激烈。3、重“学”轻“术”。大家都想考上公立学院、一流大学的本科,而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去学技能技术,这加重了考试的竞争程度,却并不一定带来收益。

  对于“全民皆兵”应对高考的现象,与其简单地予以嘲弄和批判,倒不如思考如何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高考不是孩子一生的唯一选择

  (广东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李季)

  家长护考心切有几个原因:1、孩子的事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事,甚至重要过家长自己的事包括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2、与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出生年龄段有关。这些学生多为1986—1988年出生,他们的父母多在40-50岁间,相当于文化大革命间读中小学,由于受到文革影响,当时想上大学没有机会,于是把上大学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希望孩子帮自己圆梦的心理很强烈,也会带来对高考的过度关注,期望过高。

  这从情感上可以理解,但还是有心理过偏的表现。其实高考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交警、环保部门实行一些措施去保护考试的顺利进行,但如果把考试当作天大的事,一切围绕考试转,甚至生产部门停顿为高考服务,就不太合适了。高考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要关心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有的单位在临考前给高三家长放一两天假,让父母陪伴孩子,给孩子打气,这些单位行为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只要随时随地认真学习,还是有很多机会成才的。

  现在上大学与以往不同,随着扩招入学比例比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除高考外,也还有很多途径升学,可以读专科、专升本,再读研究生。所以,家长应淡化过高期望,不要认为高考是孩子一生的唯一选择,并经常鼓励孩子不断学习。即使孩子失败了,也应该继续鼓励。如果父母责骂,反倒会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宋导)

  各地高考之怪现象镜头捕捉

  镜头一:上树捉知了

  据一些高考巡考老师讲,有个别家长竟要人想办法把学校附近大树上的知了捉掉,以免吵着孩子考试。还有家长甚至打电话到机场,要求考试期间飞机停飞。江苏的一些家长向有关部门建议,火车在夜间通行时不要鸣笛,因为声音太吵,会影响到孩子的休息。

  镜头二:当街拦汽车

  去年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为防止汽车通过影响考生发挥,南京一个考点就发生过家长手拉手堵住交通要道,不让汽车通行的事件。在广州的高考考场附近,家长当街拦汽车的事也屡见不鲜。更夸张的是偶尔有路过的行人说话大声了一点,也会立即有陪考的家长或者值勤的城管“上前劝阻”。

  镜头三:急救车要收声

  今年高考期间,天津市各急救站的120急救车在高考期间禁鸣警报器,只闪灯不响笛。

  ■链接:外国“高考”啥模样?

  美国:高考像是智力竞赛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学业能力评估考试”(简称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简称ACT)。美国大学大多要求入学申请者提交这两种考试成绩。SAT考试成绩往往决定学生的选择范围,成绩拔尖的有希望读名牌大学。

  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内容有数学和语文各三部分,时间3小时。值得一提的是,SAT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日本:AO招生方式

  日本素有“考试地狱”之称。近年来,日本对高考方式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有:高校选拔学生的方式多样化;扩大推荐生招收规模;实行AO招生方式等。

  在AO招生中,高校在考试的前一年11月以前与考生见面,向考生介绍学校以及考生准备报考的专业情况,同时,通过与考生的面谈以及对包括报考志愿理由在内的考生自我推荐书等个人资料的审查,评估考生的能力、素质以及对该专业的适合程度;其次,学生必须撰写小论文,高校对考生的理论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独创性、知识面等进行全面的考查;再次,学校还要进行面试,对考生的学习热情、判断力、知识面以及理解能力等进行考查。此外,对考生在高中期间参加小组学习、课外活动、学生会工作、志愿者活动及其兴趣爱好等情况的调查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澳大利亚:看重高中成绩

  澳大利亚10年前取消了会考制度(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改为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是根据其高中两年期末考试、课外作业、作文和演讲4项成绩评定的,学校选取学生成绩最好的4门课合成个人原始分。(曲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