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就业:学校要因材施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17:03 新华网 | ||
新华网济南6月18日电 (记者 张晓晶) 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招工难,这种尴尬的局面近几年一再上演。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学校、政府都来帮一把,包括尽快建立人才供需预警机制,学校由因材施教到“因材施销”等。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曾宪文认为,当前高等教育的矛盾已经从入口转移到出口,从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鹿立认为,要解决人才市场的结构性不平衡,关键是在入口时就把好关,以市场为导向“定制”人才。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定时发布产业需求信息。高校应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办学”,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招生规模大小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协商。英国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院校中有33%的院校均设置了针对特定企业或企业群体需求的本科生课程,85%的院校建立了企业对课程的反馈机制;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设计上,企业参与决策的程度占80%以上。 据记者调查,学校一般采取举办招聘会、提供招聘信息等方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但是,这种赶大集、放羊式的推介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生于芙蓉对记者说:“临到毕业我们才发现,连怎么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在就业市场上感觉太孤立无援了。” 据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正规的就业教育,而大学生急需补充这方面知识,包括社交礼仪、择业技巧、产业前景预期以及心理辅导等。 多年从事高教管理工作的曾宪文认为,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提高就业能力,学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当前较为迫切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材施销”。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案指导,由部分老师担任学生就业代表,像推介产品一样推介学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