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各学科专家热评2006年中考试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0:43 温州新闻网

  一年一度的中考昨天下午降下帷幕。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专门组织我市有关专家,对中考各学科的试卷进行评析。本版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语文篇

  根植现实立足语言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卷以《新课标》、《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控制试题的总体难度(0.75左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语文根植于现实生活,语文立足于语言本身,语文关照学生的心灵”为指导思想,凸显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人文性和生活性,以学业考试促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根植于现实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根植于生活才有生命力。只有根植于生活的语文教学,才能表现出迷人的广度、深度和新鲜度。

  试题7为综合性学习,整个试题的情境根植于现实生活,意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引导他们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历史。第(1)题,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自然景象,唤醒学生对自然的感悟,获得心灵的启迪。第(2)题以较小的生活切口引入,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透过现象悟出背后蕴藏的东西。第(3)题,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温州的传统工艺,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试题18是对现实生活中“过度开发”这一现象的直接关注,通过学生心愿的表达,培养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立足于语言本身

  语文的立足点在哪里?应是语言本身。回归到语言本身,这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试题6中“流连”与“翻飞”的比照品析,试题10、试题15的词语品析,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与品析能力,进而达到品词知文的目的。试题18通过拟发手机短信的形式,培养学生以一定的语言形式,整合有效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试题21以语气词“呜呼”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直达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传情达意的魅力。试题7立足于语言本身,进行综合性学习。第(1)题以精练的短语概括自然景象,要求学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观景感受,发现美、表达美,进而培养对世界的爱——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第(2)题是一语双关的妙用分析,第(3)题是诗句中有效信息的提炼。以上三题做到了语言、人文与生活的统一。

  三、关照学生的心灵

  语文是人文,要关乎人的心灵。漠视人,漠视心灵的语文教学是苍白无力的。语文要解决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试题13为一道开放题,做到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直面现实中的苦难现象,感受人性的美好,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完成一次心灵的洗礼。试题22是对“成长”话题的讨论,这是文本的自然延伸。语文教学与评价的使命,如果仅仅是完成文本的解读,那是半截子语文,丢失了最鲜活的生命。还有半截,应是用学生的所学所得引导他们思考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事物,所遭遇的处境,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应体现在作文教学与作文考查中。作文教学与作文考查应充分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心灵世界,甚至要影响他们的未来,不仅仅只停留于浅层的青春印象、校园生活、社会速写、家庭日记之上,要召唤一种美好情感的绽放,让心灵“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召唤他们从逼仄的生活空间走出来,从封闭的自我世界走出来,去拥抱人生,感悟真情。

  英语篇

  面向全体凸显特色

  今年中考英语试卷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目标要求,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有效地落实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试卷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避开繁、难考点,尽量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应考心理,发挥各自的潜能,突出了学业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鉴定功能。总体来说今年的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份试卷本着立足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适当降低题目难度,突出考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同时又保证了考试的指导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考题能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设计,表述形式规范,结构合理简约,信度和效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特别是繁、难、偏、旧题目的避免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减升学竞争,让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创新题型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科学的语言检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围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丰富考试形式是今年学业考试英语试卷的又一特点。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考试目标所要求的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今年的试卷将以往的“听长对话回答问题”改为“听对话完成信息表”,变“单词拼”为“词汇运用”。前者综合考查了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得事实性信息及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考查形式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听力水平;后者避开了孤立考查语言知识点的试题,强调了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篇章题材的选择上本卷也作了新的尝试。如将新闻播报、计划制订、博客留言等形式融入试卷,既浅显易懂又丰富多彩,将语言知识考核与生活能力考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活泼而富于意义。同时今年还将考试时间由90分钟延长为100分钟,以保证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试题,体现了考核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三、走进生活倡导语言学习生活化

  本卷能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第四篇阅读文章围绕如何让梦想成真展开全文,不仅多样化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化的同时磨砺意志,努力成材,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同时本卷特别注重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做事情及完成任务的能力,让语言学习真正走进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虽然还是采用以往的单项选择的题型,但所有的题干都含有充足的语境信息。对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的考查都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题干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判断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或对话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且情境的设置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还有一道看图选择回答的考题,生动的画面让考题和生活更加接近。

  四、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语言学习亦是如此。本卷在试题的设置上也关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书面表达题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小事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特别是书面表达题的第二部分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学会面对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题目的设计有助于考查学生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及发表观点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还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

  数学篇

  “不超不高”注重应用

  今年中考数学试卷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说明》规定的各项要求,并参照实验区所用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要求命题,做到“不超不高”,即在内容上不超过《学业考试说明》在考试目标中所列的范围,在要求上不高于《学业考试说明》在考试目标中所列的考试要求。重视学业考试对数学学科教学的三个导向:一是基础导向:期望试卷有70%-80%的试题考查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重点导向: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期望以能力立意,着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学业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重点内容。三是课改导向: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动手实践、探究、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并加以解决等理念。试卷体现了以下特色:

  一、降低试卷难度(难度值在0.75左右)

  命题根据学生解答试题的思维长度和复杂程度来控制难度,试题结合数学的主干知识,结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设计,难度方面难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推理等思维能力要求上,而不是难在技能技巧上,改变以往将难度压在最后一题的做法,将难点分散在多个试题上。

  二、突出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

  本次的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如第10题体现“估算”和逼近思想;第12、15、21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第16题考查了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面积变换思想;第24题考查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特别是第10、16题,分别体现对代数式的值的“估算”判断过程和探索规律的过程。

  三、重视考查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9、22、23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收集相关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四、具有一定量的开放、探索性和动

  手实践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第15题从图形中分析所给的信息、探索周长增加的规律,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第20题要求学生作出原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后的图形,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试题情境设计贴近时代、贴近生

  活,采用文字、图形、图表、对话等多种方式呈现试题条件

  第19、22题分别以招聘经理和艺术作品为背景,用图、表的形式给出试题条件;第23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用对话、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解答这些问题,首先要阅读、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或图形的位置关系,才能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

  社会政治篇

  结合实际突出教育功能

  社会、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重要课程。今年中考社会、政治试题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突出了学科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功能。

  社会政治试卷不仅要考核初中学生三年来本学科的学习情况,更要通过考核引导平时的教学、学习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一、发挥德育功能注重思想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注重思想教育的功能。

  如选择题中的第6题和第14题,就是把学校生活中如何培养诚信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设计为试题,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考核。

  又如非选择题中第26小题选用2005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的事迹,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报效祖国赤子之心;第22小题运用读书摘记卡形式,要求学生写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犯下的累累罪行及“我”学习这段历史后的感受,这些试题都充分体现学生在答题时又一次经历爱国主义教育。

  二、突出学生主体结合生活实际

  试卷中以学生学习、生活作为背景的试题共有9题,分值约占总分的50%。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如第24题:班里召开“培养和锻炼意志”经验交流会,请你为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做法。

  该题就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形式上也采用了学生是熟悉的主题班会形式去设置试题,学生只要有这种生活经验,就能较好地回答题目,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又如第25题,以漫画《如此家长》和《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作为背景材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身边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关注社会热点联系家乡实际

  只有关心家乡、国家大事,才能真正地促进自己道德品质的提高,因此试题充分结合时政热点和家乡实际,突出社会政治学科时代性、地方性的显著特点。

  试卷中以国家社会热点做背景的有9题共22分,其中涉及热点有“八荣八耻”、“自主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义务教育”、“齐齐哈尔的假药事件”等。以乡土材料做背景的试题有6小题共26分,涉及到温州半岛工程、温州企业到西部办厂和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通过社会热点和乡土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建设,培养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总之,今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政治试卷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考核。

  科学篇

  着眼基础体现探究

  《科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围绕这一目标,新课程《科学》的学业考试,着眼于基础知识,突出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以此来体现新课程《科学》学业考试的新理念。

  一、以新教材、新《说明》为“出发点”,试卷整体难度降低

  1、图文并茂,减少阅读量

  今年《科学》试卷运用了较多的图形、图示与表格,给人的初步感觉是图文并茂,减少了试题表述文字,增加了试题直观程度,有利于学生阅读试卷;整卷的表述文字量控制在五千多字,试题共35题,较之以往的自然科学试卷,无论是文字阅读量还是试题量都有一定量的减少,从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答完题,答好题。

  同时,根据《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新《说明》)的要求,今年《科学》试卷内容中考试要求了解水平(a)的不低于50%,应用水平(c)的约占15%。在难度要求方面,整卷容易题不低于70%,较难题不高于10%,具体在客观题设置上考查的是学生所掌握的最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和原理,且较难题不集中采分,而是层次性地分散在不同题型中,避免刻意地给学生制造答题障碍,尽量为学生的答题铺就顺畅的思维通道。

  2、基础知识涉及面广泛,体现综合特征

  从整体来看,今年《科学》试卷知识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根据新《说明》要求,2006年《科学》考试目标中减少了部分原有的学科内容及考核要求,增加了新的学科主题与新的知识条目,但整体上对知识的难度要求是降低的,如“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约占内容的近10%,试卷中分值约为17分,内容分布在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中(如选择题:8、16,简答题23),

  此外其他的新增知识点也在不同题型中得到体现(如选择题7,简答题26),反映在具体试题中,考查的大都是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同时,这些新增知识点和已有的知识条目进行融合,试题往往会以某一主线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考查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理科试卷的综合特征。

  二、以能力立意为“基本点”关注知识获取的过程、方法与途径

  1、考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试卷比较明显地体现回归教材意图,表达课内外结合思想,关注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途径——《科学》课堂教学。部分试题背景分别改编来源于课本演示实验、实验册、课外作业、学生分组实验等等(如简答题24、26,实验探究题:29、31,分析计算题34等),这些试题分别将考点落在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实验的操作、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或数据的关注以及课外实践作业等方面,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

  2、考查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试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共5题,占30分,分别考查“实验方案设计”、“变量的确认与分类”、“分析、记录、测量结果的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将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融合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进行考查,让学生体验和认识科学知识价值的同时,逐步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此外今年试卷在不高于整卷比分的10%的较难题的设置上,突出了对学生所具有的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实验探究题29、30,分析计算题33题等),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一定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或一定的科学抽象思维,分析问题,进行答题,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关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思想。

  三、以人文性和教育性为“提升

  点”,关注社会视角与个人生活中的《科学》

  1、从“STS”角度体现教育性

  试卷在表达“STS”思想方面,所涉及的有“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污染、我国自然灾害情况,新型材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航天器技术”等内容(如选择题13、18题,简答题21、22、25题,实验探究题28,分析计算题33、34等),具体将酸雨、航天卫星、沙尘暴、土壤保护、三峡水电站、海洋资源利用等作为试题背景,这些情境大都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科技最新发展,社会热点,生活的焦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发展观、正确资源观、环保意识等教育。

  2、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角度体现教育性

  试卷将科学知识与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有机相结合,从个体视角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如选择题1、4、11、12,简答题23等),分别从公共安全、实验操作安全、用电安全、输血安全及自然灾害降临时的自身保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直接的安全教育,渗透了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3、从健康生活方式角度体现教育性

  试卷分别给出了学生熟悉或亲历的生活实例,如吸氧、染发、喝软饮料、电脑上网等,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通过科学地呈现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答题同时,得到启示,从而正确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简答题24,分析计算题35题等)。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又蕴涵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关怀。

  4、从地方文化角度体现教育性

  试卷将地方文化融入试题情境中,在本土文化的背景中挖掘《科学》知识,结合了温州本土的气候特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内容(如选择题:14、16,简答题21,实验探究题28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爱乡的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一种将地方课程内容与《科学》课程进行初步整合的很好尝试。

  本版专稿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提供

来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