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同济大学涉嫌造假院长拟状告学校打击报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1:46 新京报

  6月22日,同济大学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向本报发来书面声明,对学校对其解聘决定进行辩解,并表示准备状告学校“打击报复”。两天前,学校以“学术造假”解除其教授资格,此前的3月21日,他已被免去“院长”一职。

  “如果决定前和我沟通一次,也不会造成这一大笑话。”6月22日,杨杰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回忆,在宣布开除决定之前十分钟他才收到通知,事后他向学校有关领导反映免职理
由不充足,未获答复,他决定诉诸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学校的解聘理由,杨杰准备了6页A4纸的“申诉材料”对学校列举的“造假证据”予以反驳,同时表示掌握校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证据。

  学校指出,2005年3月,在有关博士点申报材料中,发表于《肺癌》(LUNG CANCER)杂志的一篇论文作者不是“JIEYANG(杨杰)”而是“JUNYANG(杨军)”,杨杰在声明中表示,他确实在《肺癌》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但是他的助理在帮其搜集申报材料时,误将署名“JUNYANG”的论文收入其中,因为署名缩写均为“J. YANG”。

  学校对其做出解聘决定的另一项理由是,2006年3月,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材料中,杨杰将他人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课题列入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杨杰对此否认,理由是申报时列出的基金号码不对,自己申报的基金号应该是“2004BA719A05”,由于失误写成“2004BA719A0402”,他说两项课题自己都是负责人。

  杨杰称,“上述事实,足以说明,这些是造假,还是失误。”并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可能是得罪了人。”

  对于杨杰的申辩,昨日,同济大学宣传部婉拒了本报记者的求证。

  本报记者 赵艳玲

  分析:从杨杰事件反思盲目崇洋的海归招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